[实用新型]一种冶炼烟气脱硫塔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977836.4 | 申请日: | 2020-09-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5633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 发明(设计)人: | 童伟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童伟佳 |
| 主分类号: | B01D53/80 | 分类号: | B01D53/80;B01D53/50 |
| 代理公司: | 深圳至诚化育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28 | 代理人: | 刘英 |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狮***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冶炼 烟气 脱硫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冶炼烟气脱硫塔,涉及烟气脱硫技术领域。该一种冶炼烟气脱硫塔,包括脱硫塔,脱硫塔右面开设有进气口,脱硫塔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排气口外壳,排气口外壳右内壁固定连接有烟气回流管,烟气回流管左面固定连接有排气管道,排气管道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二氧化硫检测控制器;脱硫塔左面设置有吸收液输送循环系统;进气口内设置有吸气装置;吸收液输送循环系统包括吸收液循环池,喷淋管道右面固定连接在脱硫塔左侧表面,通过扇叶的搅拌吸入使烟气在脱硫塔内分布更加均匀,加快烟气的脱硫速度,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未完全脱硫的烟气自动返回脱硫塔内进行二次脱硫,保证了烟气脱硫的质量,对环境的保护起到了很大作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气脱硫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冶炼烟气脱硫塔。
背景技术
我国是煤炭使用大国,可燃物在燃烧器(即锅炉)中燃烧产生烟气,是热电厂的主要排放物之一。由于烟气中通常含有大量硫化物SO2以及粉尘,一方面会导致腐蚀性很强的酸雨,另一方面排放的粉尘会带来大气污染,危害身体健康,因此烟气在排放之前必须经过脱硫处理。然而目前的脱硫塔一般采用喷淋的方式进行脱硫处理,吸收剂浆液在吸收塔内经雾化自脱硫塔的顶部往下喷淋,烟气自脱硫塔底部往上流动和吸收剂浆液接触,吸收剂浆液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硫,这种方式二氧化硫和吸收剂浆液混合时由于接触时间短,使二氧化硫吸收率低,因此亟需一种冶炼烟气脱硫塔。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冶炼烟气脱硫塔,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脱硫塔,所述脱硫塔右面开设有进气口,所述脱硫塔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排气口外壳,所述排气口外壳右内壁固定连接有烟气回流管,所述烟气回流管左面固定连接有排气管道,所述排气管道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二氧化硫检测控制器;所述脱硫塔左面设置有吸收液输送循环系统;所述进气口内设置有吸气装置;所述吸收液输送循环系统包括吸收液循环池,所述吸收液循环池右面固定连接在脱硫塔左面,所述吸收液循环池上表面设有喷淋管道,所述喷淋管道右面固定连接在脱硫塔左侧表面。
优选的,所述吸气装置包括扇叶,所述扇叶左面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扇叶的转轴圆周表面转动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在脱硫塔内壁。
优选的,所述控制阀为五边形,所述控制阀上端为三角形,所述控制阀左右两面均固定连接有一层橡胶垫。
优选的,所述排气管道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喷淋板,所述喷淋板与排气管道固定连接处设有通孔,所述喷淋板下表面开设有喷砂口,所述喷淋板内部为空心状,所述排气管道左右两面均开设有矩形孔,所述排气管道内壁转动连接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前面固定连接有控制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一种冶炼烟气脱硫塔,将烟气由进气口经过扇叶转动吸入脱硫塔内部,启动吸收液循环池将吸收液循环池内的处理液通过喷淋管道输送至喷淋板内,由喷淋板下表面的喷洒口对脱硫塔内的烟气进行脱硫处理然后由喷淋板开设的通孔排出脱硫塔外,通过扇叶的搅拌吸入使烟气在脱硫塔内分布更加均匀,加快烟气的脱硫速度,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2)该一种冶炼烟气脱硫塔,在烟气由喷淋板的通孔上升至排气管道内时,当继续上升接触到二氧化硫检测控制器时对烟气中的二氧化硫进行检测,当含量符合排放标准时由二氧化硫检测控制器通过转动柱控制控制阀向左摆动通过橡胶垫将与烟气回流管固定连接的排气管道的矩形孔封闭,将烟气排出至空气当中,当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含量超标时由二氧化硫检测控制器通过转动柱控制控制阀向右摆动封闭与外部空气接触的矩形孔,将烟气通过烟气回流管重新排入脱硫塔内对其进行二次脱硫,目前的脱硫塔一般采用喷淋的方式进行脱硫处理,吸收剂浆液在吸收塔内经雾化自脱硫塔的顶部往下喷淋,烟气自脱硫塔底部往上流动和吸收剂浆液接触,吸收剂浆液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硫,这种方式二氧化硫和吸收剂浆液混合时由于接触时间短,二氧化硫吸收率低,通过上述设计可使未完全脱硫的烟气自动返回脱硫塔内进行二次脱硫,保证了烟气脱硫的质量,对环境的保护起到了很大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童伟佳,未经童伟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97783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