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铜丝吹风冷却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976644.1 | 申请日: | 2020-09-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9544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 发明(设计)人: | 罗茂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永豪电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1D9/52 | 分类号: | C21D9/52;C22F1/08;C21D1/26;F26B2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23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铜丝 吹风 冷却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铜丝退火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铜丝吹风冷却装置,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机架、加热机构、水冷机构、第一沥水机构和吹风机构,加热机构、水冷机构、第一沥水机构和吹风机构均设于机架上,加热机构、水冷机构和第一沥水机构沿铜丝的拉线方向前后排列,吹风机构设于加热机构与第一沥水机构之间,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铜丝吹风冷却装置能够在退火处理工艺中提高铜丝的冷却和初步干燥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铜丝退火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铜丝吹风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铜丝指的是由热轧铜棒拉制而成的丝,可用于织网、线缆、铜刷过滤网等。当铜丝用于作线缆时,铜丝的尺寸通常较小时,需要在加工中加入退火处理工艺。退火是一种金属热处理工艺,指的是将金属缓慢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保持足够的时间,然后以适宜速度冷却,退火的目的有: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降低残余应力,稳定尺寸,减少变形与裂纹倾向;细化晶粒,调整组织,消除组织缺陷等。
在铜丝退火处理工艺中,为了使加热后的铜丝能够以适宜的速度冷却并干燥,需要对加热后的铜丝进行处理。本申请提出了可进行多步冷却并干燥的铜丝退火处理工艺,在该工艺中,利用了一种铜丝吹风冷却装置对加热后的铜丝进行了冷却和初步的干燥,旨在解决相关技术中铜丝冷却不足和初步干燥效果不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在退火处理工艺中提高铜丝的冷却和初步干燥的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铜丝吹风冷却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铜丝吹风冷却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铜丝吹风冷却装置,包括机架、加热机构、水冷机构、第一沥水机构和吹风机构,所述加热机构、水冷机构、第一沥水机构和吹风机构均设于机架上,所述加热机构、水冷机构和第一沥水机构沿铜丝的拉线方向前后排列,所述吹风机构设于加热机构与第一沥水机构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铜丝先经过加热装置缓慢加热,加热后的铜丝先经水冷机构进行水冷,水冷能够使铜丝达到较好的冷却效果,经过水冷机构后的铜丝沾有较多的水,随后铜丝进入第一沥水机构,第一沥水机构沥走铜丝上的大部分水,最后,铜丝进入吹风机构,一方面,通过吹风机构能够对铜丝进行进一步的冷却,从而进一步提高铜丝的冷却效果,另一方面,通过吹风机构能够进一步对铜丝进行干燥,从而提高铜丝的初步干燥效果,使得该铜丝吹风冷却装置能够在退火处理工艺中提高铜丝的冷却和初步干燥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加热机构包括加热本体、第一进线口和第一出线口,所述第一进线口和第一出线口分别开设于加热本体的两端,所述第一出线口设有多根出线管;
所述水冷机构包括水冷盘和水箱,所述水冷盘设于加热机构的第一出线口外侧,多根所述出线管均伸入到所述水冷盘内,所述水冷盘连接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水箱设于机架旁,所述水箱开设有进水腔、出水腔和循环腔,所述循环腔开设在进水腔和出水腔之间,所述进水腔、循环腔和出水腔之间依次连通,所述进水管远离水冷盘的一端与进水腔之间连接有水泵,所述出水管远离水冷盘的一端延伸至出水腔的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箱内进水腔的水通过水泵和进水管输送至水冷盘内,铜丝在加热后经水冷盘进行水冷,水冷盘内的水通过出水管排出到水箱的出水腔内,出水腔内的水通过循环腔能够再次回到进水腔内,从而实现水箱和水冷箱之间的水循环,在节省水资源的同时,能够对水冷箱内的水温进行调节,避免影响水冷盘对铜丝的冷却效果。
优选的,所述第一沥水机构包括第一沥水组件和第二沥水组件,所述第一沥水组件和第二沥水组件沿铜丝的拉线方向前后排列,所述第一沥水组件包括横跨机架的多根第一横杆,多根所述第一横杆上均设有沥水条,所述第二沥水组件包括横跨机架的多块横板,多块所述横板上均设有第一沥水巾,多根所述沥水条和多个所述第一沥水巾均位于铜丝的拉线路径并均与铜丝接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铜丝水冷后先经第一沥水组件的多根沥水条进行沥水,随后再经第二沥水组件的多个沥水巾进行沥水,以使水冷后的铜丝能够沥去大部分的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永豪电业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永豪电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97664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精度精加工用铣刀筒夹
- 下一篇:一种碱性电池入负极抽空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