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扫地机器人用离地检测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975509.5 | 申请日: | 2020-09-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30950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 发明(设计)人: | 朱纯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克林斯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47L11/40 | 分类号: | A47L11/40 |
| 代理公司: | 宁波甬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28 | 代理人: | 李迎春 |
| 地址: | 315153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扫地 机器人 检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揭示一种扫地机器人用离地检测装置,包括电路板、底座和盖板,盖板安装在底座上,底座中设置有光线接收通道和光线发射通道,光线接收通道与水平面垂直,光线发射通道与水平面之间形成54.5度的夹角α,光线接收通道的上端部处嵌装有红外接收管,光线发射通道的上端部处嵌装有红外发射管,底座下端的开口处嵌装有滤光片;光线接收通道下端的左侧内壁上设置有第一挡板,光线接收通道和光线发射通道之间设置有第二挡板,光线发射通道下端的右侧内壁上设置有第三挡板,第二挡板的左侧边与水平面之间形成59度的夹角β,第二挡板的右侧边与水平面之间形成54.5度的夹角γ;本实用新型能够满足扫地机器人对两种不同环境进行区分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扫地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扫地机器人用离地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离地检测装置(简称地检)是扫地机器人中用于检测地面的装置,其检测的主要原理是通过红外发射管发射红外线,红外线经底面反射被红外接收管吸收,然后芯片通过ADC采集红外接收管的红外接收强度,以此来探测扫地机器人离底面的远近。但是,对于不同的底面的同一高度,反光与不反光,深色与浅色,红外线反射的强弱相差较大(如20mm浅色底面强度为1000,而20mm黑色粗面的强度只有50-100),因此,这种情况对地检的结构设计要求比较高。
目前,地检遇到比较严重的问题是区别悬崖(离地10cm)与黑色粗糙面,因为红外接收管对两种情况下的红外线吸收强度相差不大,比较难以区分,解决的思路是增大红外接收管对近处的红外线吸收强度,而使红外接收管对远处(离地10cm)的红外线吸收强度几乎为0,那么便可区别悬崖(离地10cm)与黑色粗糙面;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上述功能的扫地机器人用离地检测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扫地机器人用离地检测装置,其能够使得扫地机器人实现对处于离地10cm和地面为黑色粗糙面的两种状态的区分,从而能够满足扫地机器人对两种不同环境进行区分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扫地机器人用离地检测装置,包括电路板、底座和盖板,盖板安装在底座上,底座中设置有光线接收通道和光线发射通道,光线接收通道与水平面垂直,光线发射通道与水平面之间形成54.5度的夹角α,光线接收通道的上端部处嵌装有红外接收管,光线发射通道的上端部处嵌装有红外发射管,红外接收管的引出端和红外发射管的引出端均由下至上伸出于底座外并与电路板电连接,底座下端的开口处嵌装有滤光片;光线接收通道下端的左侧内壁上设置有与底座连接于一体的第一挡板,光线接收通道和光线发射通道之间设置有与底座连接于一体的“V”字形的第二挡板,光线发射通道下端的右侧内壁上设置有与底座连接于一体的第三挡板,第二挡板的左侧边与水平面之间形成59度的夹角β,第二挡板的右侧边与水平面之间形成54.5度的夹角γ。
本实用新型的扫地机器人用离地检测装置,其中,底座的左右两侧外壁上均一体成型有卡扣,盖板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卡孔,盖板盖合到底座上后,每个卡扣分别与其中一个卡孔配合卡接;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盖板能够方便地与底座扣合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扫地机器人用离地检测装置,其中,第二挡板中设置有嵌槽,盖板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凸筋,盖板盖合到底座上后,凸筋与嵌槽嵌合;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在凸筋与嵌槽嵌合后,能够提高第二挡板的挡光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扫地机器人用离地检测装置,其中,底座中设置有定位孔,盖板的内壁上设置有定位销,盖板盖合到底座上后,定位销与定位孔插合;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在定位销与定位孔插合后,盖板与底座之间能够实现定位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扫地机器人用离地检测装置,其中,盖板上设置有插孔,底座上设置有插块,盖板盖合到底座上后,插块与插孔插合;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在插块与插孔插合后,盖板与底座之间能够实现定位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能够使得扫地机器人实现对处于离地10cm和地面为黑色粗糙面的两种状态的区分,从而能够满足扫地机器人对两种不同环境进行区分的需求。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克林斯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克林斯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97550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盒子废料回收装置
- 下一篇:一种乳腺外科佩戴式积液引流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