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在位进样和微光判读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974148.2 | 申请日: | 2020-09-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2161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 发明(设计)人: | 周建国;张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融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21/76 | 分类号: | G01N21/76;G01N35/10;G01N3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梁亚静 |
| 地址: | 100089 北京市海淀区西***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在位 微光 判读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在位进样和微光判读装置,涉及生物发光检测设备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植物成分检测精度低、耗时长的技术问题。该在位进样和微光判读装置,包括激发部、支撑部、测光部和温控部;所述激发部中样品于激发液相混合释放出待检测的光信号;所述测光部检测所述激发部释放的光信号;所述激发部与所述支撑部可拆卸连接,所述测光部与所述支撑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部将所述激发部与所述测光部密封连接,避免所述测光部检测的过程中受到外界光线干扰;所述温控部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部,调节所述激发部与和所述测光部之间的温度。本实用新型用于精确检测植物成分含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发光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在位进样和微光判读装置。
背景技术
生物发光测定法是一种超高灵敏度的微量测定技术,该技术利用生化反应释放的自由能激发中间体,使其从激发态回到基态,释放出等能级的光子,经生物发光分析仪对光子的测定,可以精确定量被测物含量,其具有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易操作、易于实现自动化等诸多优点。
现有植物学检测领域通常采用酶标仪进行数据分析,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现有植物成分检测分析精度低、耗时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位进样和微光判读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植物成分检测精度低、耗时长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在位进样和微光判读装置,包括激发部、支撑部、测光部和温控部;所述激发部中样品于激发液相混合释放出待检测的光信号;所述测光部检测所述激发部释放的光信号;所述激发部与所述支撑部可拆卸连接,所述测光部与所述支撑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部将所述激发部与所述测光部密封连接,避免所述测光部检测的过程中受到外界光线干扰;所述温控部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部,调节所述激发部与和所述测光部之间的温度。
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激发部包括,计数器支座、透光板和在位激发器;所述计数器支座上开设有反应槽,所述透光板可拆卸设置在所述反应槽的底部,夹持被检测样品;所述在位激发器贯穿反应槽的侧壁,将激发液导入被检测样品。
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竖直方向上所述在位激发器位于所述透光板上方,所述在位激发器出液端设置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管贯穿所述透光板,所述引流管贴附所述反应槽的侧壁,且所述引流管的中轴线位于同一铅垂面内。
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在位激发器的数量至少为2。
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包括,光检支架、支脚和计数器支板;所述测光部与所述光检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激发部与所述计数器支板可拆卸连接;所述支脚支撑起所述光检支架,所述计数器支板与所述光检支架可拆卸连接。
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支脚的数量为二,两个所述支脚对称设置在所述光检支架的两侧,所述支脚与所述光检支架转动连接。
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支脚与所述光检支架之间设置有固定转轴,所述固定转轴与所述支脚和光检支架过盈配合。
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测光部包括测光镜筒和光子检测探头,所述光子检测探头设置在所述激发部的正上方,所述测光镜筒竖直地设置在所述光子检测探头与所述激发部之间。
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温控部包括温控器、保温桶和温控传感器;所述所述保温桶包覆所述测光部,所述温控传感器检测所述保温桶内的温度,所述温控传感器与所述保温桶之间电连接,所述温控器根据所述温控传感器反馈的信息调节温度。
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温控部还包括避光隔热板,所述避光隔热板包覆所述激发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融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融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97414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