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卫生、环保的多格火锅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961302.2 | 申请日: | 2020-09-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6481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 发明(设计)人: | 姜娟;王吉宾 | 申请(专利权)人: | 自由心(济南)餐饮服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47J27/12 | 分类号: | A47J27/12 |
| 代理公司: | 济南帮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69 | 代理人: | 张华 |
| 地址: | 250200 山东省济南***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卫生 环保 火锅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卫生、环保的多格火锅,该火锅的锅体内侧壁呈弧形。锅体的中部设有四个中间隔板,各中间隔板的两侧边顺次衔接围成一个单元格。于两两中间隔板相衔接处分别设有一个径向延伸设置的侧边隔板,将锅体的外围分割成四个单元格。锅体内腔被中间隔板和侧边隔板分成多个独立单元格,中心的单元格能作多种用途使用,外围的单元格能够照顾到围坐在桌子各侧的每个人,方便多个人根据各自喜好加不同的汤料、食物,同时实现多口味调制,提升用餐体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火锅,具体为一种被分割出多个格的火锅,该种火锅面向四面分别分割出一个单元格,并在中心形成一个单元格,方便照顾到围坐在桌子各面的人。
背景技术
火锅(HotPot)一般是指以锅为器具,以热源烧锅,以水或汤烧开来涮煮各类食物的烹调方式,同时亦可指这种烹调方式所用的锅具。典型的火锅食材包括各种肉类、海鲜类、蔬菜类、豆制品类、菌菇类、蛋类制品、粉丝等,将其放入煮开的清水或特制的高汤锅底烫熟后食用。有些吃法还会蘸上调味料一起食用。据考证,战国时期即有火锅,史人以陶罐为锅,到宋代,火锅的吃法在民间已十分常见,南宋林洪的《山家清供》食谱中,便有同友人吃火锅的介绍。元代,火锅流传到蒙古一带。到明清时期,火锅不仅在民间流行,而且成了一道著名的“宫廷菜”,用料是山鸡等野味。
火锅的特色为边煮边吃,或是锅本身具有保温效果,吃的时候食物仍热气腾腾,汤物合一。世界各地均有类似的料理,但主要在东亚地方特别盛行。火锅现吃现烫,辣咸鲜,油而不腻,解郁除湿,适于山川之气候,今发展为鸳鸯锅,麻辣、清淡各别,各取所需,根据个人的喜欢加不同的汤料、食物,老少咸宜,至冬之佳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卫生、环保的多格火锅,其能够照顾到围坐在桌子各侧的每个人,能够根据个人喜好加不同的汤料、食物,同时实现多口味调制,改善用餐体验。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格火锅,该火锅的锅体内侧壁呈弧形。锅体的中部设有四个中间隔板,各中间隔板的两侧边顺次衔接围成一个单元格。于两两中间隔板相衔接处分别设有一个径向延伸设置的侧边隔板,将锅体的外围分割成四个单元格。
本专利中,于锅体的中间形成的单元格可以用来容纳碳火或者盛装汤料,如清水或清汤或辣汤等。于锅体中心的四周形成的四个单元格用来盛装汤料。锅体的内侧壁设为弧形,使得外围的各单元格的底端面积相对上端口面积小很多,方便从单元格内向外捞出煮好的食物。
进一步,每个中间隔板与其两侧设置的侧边隔板顺次衔接并呈弧形。此时,四个中间隔板围成的单元格俯视看呈菱形状,外围的四个单元格俯视看呈扇形状。
进一步,至少对应部分中间隔板设有料兜。所述料兜以可拆卸方式被安装在中间隔板上且使得料兜能够相对中间隔板升降移动,兜腔的端口朝向中间隔板,端口与中间隔板的壁面之间形成有较小的间距。所述料兜的壁体设为网孔结构。优选地,所述料兜的底板倾斜设置,具体为自内侧向外向下方倾斜。
进一步,多个料兜至少一一对应分布在于所述锅体中心外围设置的四个单元格内。
进一步地,所述料兜的兜腔端口上侧设有竖直延伸的立板,立板的端部形成有突臂。所述中间隔板的上端形成有竖直延伸的凸条,凸条的顶面上形成有与所述突臂匹配的端槽。料兜通过立板顶端上设置的突臂挂在所述中间隔板上。优选地,所述料兜的立板上端形成有提杆,该提杆上套装有绝热套件。
进一步,所述料兜的立板上设有卡臂,所述中间隔板的凸条上设有与卡臂对应匹配的卡槽。所述突臂配置在所述端槽内时,所述卡臂的端部与所述中间隔板的侧壁之间有间距或与中间隔板的侧壁面接触。所述卡臂插入所述卡槽内时,能将所述料兜悬挂在所述中间隔板上。卡臂设置在立板的下部,靠近端口上方的位置,最好设置一对或更多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自由心(济南)餐饮服务有限公司,未经自由心(济南)餐饮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96130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