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浸润剂回收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959717.6 | 申请日: | 2020-09-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2770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 发明(设计)人: | 姜厚文;卢泽峰;张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晋投玄武岩开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35/02 | 分类号: | B01D35/02;B08B9/093 |
| 代理公司: | 太原高欣科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9 | 代理人: | 崔雪花;冷锦超 |
| 地址: | 037000 山西省***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浸润 回收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浸润剂回收系统,属于浸润剂回收技术领域;解决目前浸润剂回收系统因管道堵塞、断裂以及管道更换、内部沉淀而造成的浸润剂浪费问题;包括槽体、槽盖、回流软管、回流阀、油罐、增压清洗泵;回流软管伸入槽体内部并与槽体固定连接,槽盖通过固定连接在槽体侧部边缘的卡销固定在槽体上,槽体所开槽口的一端上部设置有增压清洗泵,槽体另一端底部开有排出孔,排出孔与回流阀连接,回流阀通过管路与油罐连接,回流阀与油罐的管路中设置有滤网;该回收系统可大幅度改善浸润剂回收效果,杜绝因沉淀堵塞和断裂造成的浪费,且不锈钢槽使用周期长,清理便捷,维修维护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浸润剂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浸润剂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浸润剂回油系统回油主管道内部无法进行清理,容易堵塞,造成浸润剂浪费;使用的回油主管道为PPR材料,易变形和断裂造成浸润剂跑、冒、滴、漏的现象,且不能清理内部沉淀物,浸润剂浪费较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浸润剂回收系统;解决目前浸润剂回收系统因管道堵塞、断裂以及管道更换、内部沉淀而造成的浸润剂浪费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浸润剂回收系统,包括槽体、槽盖、回流软管、回流阀、油罐、增压清洗泵;回流软管伸入槽体内部并与槽体固定连接,槽体的槽口下部边缘固定连接有卡销,槽盖通过所述卡销固定在槽体上,槽体的一端上部设置有增压清洗泵,槽体另一端底部开有排出孔,排出孔与回流阀连接,回流阀通过管路与油罐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槽盖和所述槽体构成完整的圆柱体。
进一步的,所述槽盖和所述槽体为不锈钢材质。
进一步的,所述槽体设置有排出孔一端低于设置有增压清洗泵的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槽体底部设置有可调节高度的固定三脚架。
更进一步的,所述回流阀与所述油罐的管路中设置有滤网。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为:
将回油主管道由PPR材质更换为不锈钢,以敞开式不锈钢槽工作且在靠炉体一侧开口,插入回油软管,极易清理,不易变形,不易断裂且稳定性、耐久性更好,可大幅度改善浸润剂回收效果,杜绝因沉淀堵塞和断裂造成的浪费,且不锈钢槽使用周期长,清理便捷,维修维护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的后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槽体在回流软管处的轴向剖视图。
其中,1为槽体,2为槽盖,3为回流软管,4为卡销,5为排出孔,6为回流阀,7为滤网,8为油罐,9为增压清洗泵,10为固定三脚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保护范围不被此限制。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浸润剂回收系统,包括槽体1、槽盖2、回流软管3、卡销4、回流阀6、油罐8、固定三脚架10、增压清洗泵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晋投玄武岩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山西晋投玄武岩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95971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童锁机构
- 下一篇:一种防尘降噪的发电机内壁隔热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