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创腕管松解减压术辅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957643.2 | 申请日: | 2020-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5845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田德虎;刘春杰;田思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32 | 分类号: | A61B17/32;A61B17/00 |
代理公司: | 昆明合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3210 | 代理人: | 牛林涛 |
地址: | 050051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创腕管松解 减压 辅助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微创腕管松解减压术辅助装置,包括导向鞘和导向手柄,所述导向鞘主体为截面呈半圆弧的开环鞘管,所述导向鞘为长5‑10cm、内径0.8‑1.4cm的中空圆柱管沿轴向截去1/2‑4/5成型,所述导向鞘的前端两侧为逐级变窄且呈弧形过渡的导向端,导向鞘后端安装导向手柄,所述导向手柄通过轴承安装于导向鞘的外侧,并于一侧的安装端设置调节旋钮用于锁定或活动导向手柄与导向鞘的角度。本实用新型的微创腕管松解减压术辅助装置,能有效的将神经、血管分离确保不被误伤,同时建立手术通道进行腕横韧带切开,适合微创腕管松解减压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腕管综合征手术器械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微创腕管松解减压术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腕管综合征是正中神经在腕管受压而表现出的一组症状和体征,属于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患者表现为手掌桡侧及桡侧三个半手指刺痛、麻木、无力或疼痛,部分自觉手部和肘部之间的手臂疼痛。治疗包括家庭治疗、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腕管切开减压术作为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标准术式,被众多术者沿用至今。传统的腕管切开减压术的优点被大家所熟知,如病灶显露清楚,减压彻底,疗效确切等,但是与此同时,该术式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切口S形通过腕部,术后瘢痕不够隐蔽,影响美观,且术后常发生柱状痛及弓弦状畸形等并发症,同时对于日常生活的诸多操作会摩擦引起不适。
因此,许多学者以改善术后外观,减少手术并发症为目的,对手术入路及器械进行研究和改进,探索出了腕管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手术的设计大多不直接经过腕部,而保留腕部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桥,可减小对腕部神经末梢的损伤,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同时的位置可以远离鱼际区,降低对握力的干扰。发明人长期从事微创腕管松解减压术临床研究,自2015年以来采用单术并研制了相应简易一代器械及结合内窥镜的二代手术器械,术中自环指桡侧缘延长线与Kaplan基线交点向近端做长约1.5-2.0切口,切开腱膜,以血管钳钝性分离掌浅弓周围组织,通过自制器械于神经、肌腱表面向腕管近端插入,进而通过手术刀切开腕横韧带,插入约至腕横纹水平确保腕横韧带被切开,切开过程中,如何确保神经、血管不被误伤,如何快速获得手术路径及手术刀的快速置入都是术者需要考虑的问题。基于上述研究和临床实际经验,发明人研究设计了微创腕管松解减压术辅助装置,器械使用过程可有效保护神经、血管不被误伤,同时可有效辅助切开腕横韧带。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创腕管松解减压术辅助装置,能有效的保护神经、血管不被误伤,同时建立手术通道进行腕横韧带切开,适合微创腕管松解减压术。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微创腕管松解减压术辅助装置,包括导向鞘和导向手柄,所述导向鞘主体为截面呈半圆弧的开环鞘管,所述导向鞘为长5-10cm、内径0.8-1.4cm的中空圆柱管沿轴向截去1/2-4/5成型,所述导向鞘的前端两侧为逐级变窄且呈弧形过渡的导向端,导向鞘后端安装导向手柄,所述导向手柄通过轴承安装于导向鞘的外侧,并于一侧的安装端设置调节旋钮用于锁定或活动导向手柄与导向鞘的角度。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鞘壁厚0.1-0.2cm,采用医用不锈钢材质或高分子医用塑料。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手柄长5-8cm,顶部呈圆弧形过渡,底部夹持于导向鞘外侧并通过转轴与导向鞘连接,所述调节旋钮安装于转轴上,通过旋转将导向手柄与导向鞘贴合实现锁定。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手柄的下部为镂空部过渡,上部为填充并带有纹路的手持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微创腕管松解减压术辅助装置,导向鞘后端安装导向手柄,导向鞘为截面呈半圆弧的开环鞘管,所述导向鞘的前端两侧为逐级变窄且呈弧形过渡的导向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未经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9576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