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垃圾池渗滤液排液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955673.X | 申请日: | 2020-09-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1820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 发明(设计)人: | 易刚;张燕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环投从化环保能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1/00 | 分类号: | C02F1/00;B65F1/00;B65F1/14;C02F103/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090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 渗滤 液排液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垃圾池渗滤液排液装置,包括有钻头、渗滤液内排管、渗滤液收集罩、连接杆、电机,其中连接杆的一端设有齿条,电机的输出轴上装设有齿轮,齿轮与齿条啮合组成齿轮齿条传动机构,连接杆的另一端穿过渗滤液收集罩与渗滤液内排管的一端连接,渗滤液内排管的另一端与钻头连接,钻头及渗滤液内排管能通过垃圾池所设的渗滤液排出孔进入垃圾池内。本实用新型由原来的人工排液改为自动排液,同时保证操作便捷,解决渗滤液排出孔人工清液难度大,作业环境恶劣,清堵频率高的问题,是一种设计巧妙,方便实用的垃圾池渗滤液排液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排液装置,特别是一种垃圾池渗滤液排液装置,属于垃圾池渗滤液排液装置的创新技术。
背景技术
垃圾池中的垃圾成分往往比较,以致经常出现堵塞渗滤液排出口的情况,如果不能保证垃圾池中的渗滤液及时排出,垃圾池就会发出恶臭,严重污染环境。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考虑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垃圾池渗滤液排液装置。本实用新型保证渗滤液正常流出,确保环境卫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的垃圾池渗滤液排液装置,包括有钻头、渗滤液内排管、渗滤液收集罩、连接杆、电机,其中连接杆的一端设有齿条,电机的输出轴上装设有齿轮,齿轮与齿条啮合组成齿轮齿条传动机构,连接杆的另一端穿过渗滤液收集罩与渗滤液内排管的一端连接,渗滤液内排管的另一端与钻头连接,钻头及渗滤液内排管能通过垃圾池所设的渗滤液排出孔进入垃圾池内。
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机驱动连接杆运动,与连接杆连接的渗滤液内排管及钻头能通过垃圾池所设的渗滤液排出孔进入垃圾池内,垃圾池内的渗滤液通过渗滤液内排管管壁上所设的通孔进入渗滤液收集罩,并通过收集罩排水口排入渗滤液收集池中,本实用新型由原来的人工排液改为自动排液,同时保证操作便捷,解决渗滤液排出孔人工清液难度大,作业环境恶劣,清堵频率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设计巧妙,方便实用的垃圾池渗滤液排液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垃圾池渗滤液排液装置,包括有钻头1、渗滤液内排管2、渗滤液收集罩3、连接杆5、电机7,其中连接杆5的一端设有齿条6,电机7的输出轴上装设有齿轮,齿轮与齿条6啮合组成齿轮齿条传动机构,连接杆5的另一端穿过渗滤液收集罩3与渗滤液内排管2的一端连接,渗滤液内排管2的另一端与钻头1连接,钻头1及渗滤液内排管2能通过垃圾池所设的渗滤液排出孔进入垃圾池内。
本实施例中,上述渗滤液内排管2上的管壁上设有若干通孔。
上述连接杆5的一端直接做出齿条6,或齿条6连接在连接杆5的一端。本实施例中,连接杆5的一端直接做出齿条6。
本实施例中,上述渗滤液收集罩3的底部设有收集罩排水口。上述收集罩排水口连接有收集罩排水管4。上述收集罩排水管4与渗滤液收集池相通。
本实施例中,上述电机7是正反转电机。
本实施例中,上述连接杆5上还设有测距探头8。
本实用新型安装在垃圾池的渗滤液排出孔处,且渗滤液收集罩3将渗滤液排出孔封闭完好,工作时,先启动电机7,通过齿轮齿条带动连接杆5运动,连接杆5带动钻头1和渗滤液内排管2进入垃圾池内部,通过测距探头8测量连接杆5及钻头1的前进距离,连接杆5及钻头1到达预定的位置后,电机7停止运行,连接杆5保持在该位置不变,让垃圾池中的渗滤液通过渗滤液内排管2管壁上的通孔进入渗滤液收集罩3,然后由收集罩排水口及收集罩排水管4排入渗滤液收集池。保持一段时间后,启动电机7反转,通过齿轮齿条带动连接杆5反向运动,连接杆5带动钻头1和渗滤液内排管2退出垃圾池,通过测距探头8测量退出的距离,到达预定的后退位置后,电机7停止运行,整个排液过程结束。
本实用新型采用电机推动钻头运动,钻头可以产生强大力量将垃圾推开,保证渗滤液能安全流出,本实用新型还能采用自动定时控制方式,将原来人工清堵改为自动定时清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环投从化环保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广州环投从化环保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95567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