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克劳斯炉烧嘴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954453.5 | 申请日: | 2020-09-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409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 发明(设计)人: | 刘治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夏宝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3D14/02 | 分类号: | F23D14/02;F23D14/18;F23D14/46;F23D14/4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3 | 代理人: | 逯长明;许伟群 |
| 地址: | 750411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宁夏;6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克劳斯 炉烧嘴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克劳斯炉烧嘴,包括烧嘴与燃烧室,所述烧嘴的尾端与燃烧室连接,所述烧嘴的内部中间部位设置有辐射保护层,所述烧嘴的上部设置有空气入口与酸气入口,所述空气入口与烧嘴内部设置的配风管连接,所述酸气入口与烧嘴内部设置的酸气管连接,所述酸气管与配风管连通,所述配风管的出风口设置在辐射保护层内,所述辐射保护层内设置有点火器,所述烧嘴的底部设置有燃料气入口。在实际使用中改造后的克劳斯炉烧嘴,解决了克劳斯炉烧嘴内两种燃烧介质在燃烧室内反应不充分、导致炉体内部压力增高的问题,通过理论计算与实际应用得到更加合理的配风管的尺寸,使得烧嘴内的实现两种介质充分燃烧,稳定燃烧室内部压力,易于控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克劳斯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克劳斯炉烧嘴。
背景技术
焦炉煤气经真空碳酸钾法脱硫,真空塔解析出H2S气体,采用克劳斯反应炉生产单体硫磺。在该生产工艺中,克劳斯炉炉头燃烧器是至关重要的设备。当前,采用的燃烧器设置点火烧嘴、辅助烧嘴和主烧嘴,三段烧嘴由点火烧嘴煤气管、点火烧嘴空气管、辅助烧嘴煤气管、辅助烧嘴空气管、主烧嘴空气管和主烧嘴H2S气管同轴连接构成,上述诸管的侧管由气动阀门分别与煤气管路、空气管路和H2S气管路连接,气动阀门与集散控制装置DCS连接,烧嘴末端与置于克劳斯炉内的炉头连接,由DCS控制三段烧嘴燃烧过程。
首先,启动点火烧嘴;当DCS系统检测到点火烧嘴处有火源,再启动辅助烧嘴,点火烧嘴自动切断煤气和空气,停止工作;当炉膛温度大于850℃、达到具备H2S气体入炉燃烧的条件,最后主烧嘴启动,H2S气体和空气通过各自的通道进入炉膛进行燃烧,辅助烧嘴即自动停止工作。
目前,焦化厂化产车间因克劳斯炉炉头烧嘴内部配风管直径过大,硫化氢与空气未达到更易于充分反应的比例,使得造成反应的浪费,生产的缺失。影响酸气(硫化氢)与空气进入炉膛比列,使得两种燃烧介质在燃烧室内反应不充分,导致炉体内部压力增高,燃烧炉的压力难以控制,反应受干预程度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克劳斯炉烧嘴,其应用时通过在硫化氢燃烧化学方程式:2H2S+3O2=点燃=2H2O+2SO2,可知在燃烧过程中硫化氢:氧气(空气) =2:3硫化氢入口直径250mm,空气入口直径150mm,为满足介质充分燃烧,计算得出配风管直径186mm,同时根据安装试验,得出配风管为186mm时炉内压力值更为稳定,与此同时在烧嘴内设置平行于混合气体流动方向的环形网层,并在管壁上喷涂催化剂,最终使克劳斯炉内的气体与催化剂的反应接触面积更大、反应效率更高。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克劳斯炉烧嘴,包括烧嘴与燃烧室,所述烧嘴的尾端与燃烧室连接,所述烧嘴的内部中间部位设置有辐射保护层,所述烧嘴的上部设置有空气入口与酸气入口,所述空气入口与烧嘴内部设置的配风管连接,所述酸气入口与烧嘴内部设置的酸气管连接,所述酸气管与配风管连通,所述配风管的出风口设置在辐射保护层内,所述辐射保护层内设置有点火器,所述烧嘴的底部设置有燃料气入口。
进一步的,一种克劳斯炉烧嘴,所述配风管直径设置为180mm-190mm范围内,其中配风管的尺寸优选设置为186mm,根据理论计算后配风管的尺寸设置为186mm的尺寸使得酸气与空气可以充分均匀的混合。
进一步的,一种克劳斯炉烧嘴,所述硫化氢入口直径设置为250mm,可以保证进入烧嘴内的酸气量。
进一步的,一种克劳斯炉烧嘴,所述空气入口直径设置为150mm,保证空气量与酸气量的符合理论的燃烧比例。
进一步的,一种克劳斯炉烧嘴,所述配风管与酸气管垂直设置,垂直设置的配风管与酸气管可以使得进入配风管内的空气与酸气相互交错混合,提高气体的混合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夏宝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夏宝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95445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材料生产用粉碎装置
- 下一篇:智能投屏防护面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