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通风且具备降噪的升降电梯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948141.3 | 申请日: | 2020-09-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7937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 发明(设计)人: | 孙越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玲娜;殷峰;王亚南;杨丹 |
| 主分类号: | B66B11/02 | 分类号: | B66B11/02;B66B7/02;B66B7/04;B66B13/30;F24F7/007;F24F13/24;F24F13/28 |
| 代理公司: | 重庆壹手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67 | 代理人: | 彭啟强 |
| 地址: | 050000 河北省石家庄***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风 具备 升降 电梯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通风且具备降噪的升降电梯,包括主体和减振底座,所述主体的两侧分别均安装有导轨,且导轨的内部安装有滑轮,所述减振底座安装于主体的底部,所述主体的一侧安装有厢门,且厢门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并且安装槽的一侧预留有注胶孔,所述注胶孔的一侧连接有密封条,且密封条的一侧安装有安装块,并且安装块的内部设置有弹力件。该通风且具备降噪的升降电梯通过消音筒,在通风扇运行对轿厢进行通风时,消音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通风扇运行时的噪音,使通风扇运行并保持一定的静音性而不会过于嘈杂,同时通过在主体底部设置的减振底座,可以在电梯骤停和启动时起到减振的效果,通过多重设置优化降噪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通风且具备降噪的升降电梯。
背景技术
电梯指是以电动机为动力的一种垂直升降机,服务与建筑物内特定的楼层,用于多层建筑乘人或载运货物,装有箱状吊舱的固定式升降设备,现代电梯的主要组成有,安装在建筑物的井道和机房中的曳引、导轨、对重装置、安全装置、信号操纵系统、轿厢与厅门等,曳引绳两端分别连着轿厢和对重,缠绕在曳引轮和导向轮上,曳引电动机通过减速器变速后,带动曳引轮转动,靠曳引绳与曳引轮摩擦产生的牵引力,实现轿厢和对重的升降运动,达到运输目的。
但是传统的升降电梯,由于在使用时轿厢内空间较为密闭,不利于轿厢内的空气流通,导致轿厢的通风性能欠佳,传统的升降电梯,电梯运行时,由于轿厢快速升降产生的惯性作用,使电梯产生振动,导致搭乘电梯的人,乘搭体验感较差,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通风且具备降噪的升降电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风且具备降噪的升降电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通风性能欠佳和乘搭体验感较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通风且具备降噪的升降电梯,包括主体和减振底座,所述主体的两侧分别均安装有导轨,且导轨的内部安装有滑轮,所述减振底座安装于主体的底部,所述主体的一侧安装有厢门,且厢门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并且安装槽的一侧预留有注胶孔,所述注胶孔的一侧连接有密封条,且密封条的一侧安装有安装块,并且安装块的内部设置有弹力件,所述主体的顶部安装有集流器,且集流器底部的外侧焊接有安装圈,所述集流器的底部设置有消音筒。
优选的,所述滑轮与主体通过导轨构成滑动结构,且导轨关于主体的垂直中心线对称分布。
优选的,所述密封条通过安装槽和安装块与厢门构成卡紧结构,且安装块以厢门的中垂线为中心对称分布。
优选的,所述消音筒包括消音孔、连接槽、连接块、防尘过滤网、安装连杆和通风扇,所述消音孔开设于消音筒的侧壁,所述连接槽安装于消音筒的内部,且连接槽的一侧连接有连接块,并且连接块的一侧安装有防尘过滤网,所述防尘过滤网的底部设置有安装连杆,且安装连杆的底部安装有通风扇。
优选的,所述防尘过滤网通过连接槽和连接块与消音筒构成卡合结构,且连接槽的内径大于连接块的外径,并且连接块呈长方形。
优选的,所述消音孔呈环形分布于消音筒的内壁,且消音筒顶部安装的集流器横截面为喇叭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通风且具备降噪的升降电梯通过消音筒,当电梯运行时,电梯井道内的气流从集流器进入消音筒,再由防尘过滤网进行过滤,最终带动通风扇转动,对轿厢进行通风,同时在连接槽和连接块的配合下,可定期将防尘过滤网拆卸进行更换,使轿厢在保持通风的同时也有较好的防尘效果。
2、该通风且具备降噪的升降电梯通过消音筒,在通风扇运行对轿厢进行通风时,消音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通风扇运行时的噪音,使通风扇运行并保持一定的静音性而不会过于嘈杂,同时通过在主体底部设置的减振底座,可以在电梯骤停和启动时起到减振的效果,通过多重设置优化降噪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玲娜;殷峰;王亚南;杨丹,未经李玲娜;殷峰;王亚南;杨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94814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全面视觉检测装置
- 下一篇:配料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