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隧道穿越破碎带棚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1946195.6 | 申请日: | 2020-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378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杨天羽;汤春阳;郑世杰;杨宏伟;王振;梁忠信;温泉;张国山;冯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00 | 分类号: | E21D11/00;E21D11/10 |
代理公司: | 保定运维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3133 | 代理人: | 张会会 |
地址: | 100102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穿越 破碎 带棚护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隧道穿越破碎带棚护结构,包括棚护装置和支撑装置,所述棚护装置包括拱架,所述拱架的顶部安装有固定拱架,所述拱架的内部安装有输浆管,所述输浆管的末端连通棚护装置的外部,所述输浆管的侧面连通有若干个注浆管的一端,所述注浆管的另一端贯穿拱架的外侧和固定拱架的内壁至固定拱架的内部并安装有注浆喷嘴,所述注浆喷嘴的末端贯穿固定拱架的侧面至外部。本实用新型浆液能均匀的进入山石的裂缝中,使隧道的稳定性大大提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棚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隧道穿越破碎带棚护结构。
背景技术
破碎带也称碎裂带,是由断层或裂隙密集带所造成的岩石强烈破碎的地段。前者又称为断层破碎带。破碎带的宽度有达数百米甚至上公里者,长度可为数十米乃至数十公里。裂隙可能由矿物充填,呈网状脉络,也可能大致相当于断裂带。同断层相伴生的破裂带内充填有由断层壁撕裂下来的岩石碎块、碎石和断层作用而成的粘土物质。规模较大的断裂带常为多期活动,隧道及地下工程在这种地段通过时,常发生严重坍方、冒顶、涌水,甚至引起山体滑动。
现有的隧道棚护装置常常无法承担山体的压力,隧道的稳定性不好,在破碎带的棚护装置喷洒浆液时,无法使浆液进入山石的裂缝中,隧道的安全性能不尽人意,棚护装置无法确保隧道的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浆液无法进入山石的裂缝中和棚护装置的稳定性不好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隧道穿越破碎带棚护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隧道穿越破碎带棚护结构,包括棚护装置和支撑装置,所述棚护装置包括拱架,所述拱架的顶部安装有固定拱架,所述拱架的内部安装有输浆管,所述输浆管的末端连通棚护装置的外部,所述输浆管的侧面连通有若干个注浆管的一端,所述注浆管的另一端贯穿拱架的外侧和固定拱架的内壁至固定拱架的内部并安装有注浆喷嘴,所述注浆喷嘴的末端贯穿固定拱架的侧面至外部。
优选的,若干个所述注浆管之间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安装有气囊,所述气囊通过管道依次连通,所述凹槽的内壁上对称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安装有滑块,所述凹槽内位于气囊的上方安装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侧面与滑块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工型钢架,所述工型钢架安装在棚护装置的内部的顶部,所述棚护装置的内部的底部对称安装有支柱,所述支柱的顶部与工型钢架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棚护装置的内部安装有支杆,所述支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支柱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工型钢架的底部对称固定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底部安装有固定杆的一端,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固定在支杆的顶部,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的顶部固定在工型钢架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棚护装置的内部的底部对称固定有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开设有通孔。
优选的,所述拱架的侧面对称固定有锁扣,所述锁扣与固定拱架的侧面通过卡槽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94619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山体隧道穿越断层破碎防塌装置
- 下一篇:一种框式绞线机的收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