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UC3843的非隔离Boost升压电路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936939.6 | 申请日: | 2020-09-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6145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 发明(设计)人: | 伍海林;黄桂芬;李康龙;舒名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菲利斯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M3/156 | 分类号: | H02M3/15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快易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60 | 代理人: | 赵秀英;陈伟斯 |
| 地址: | 51047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uc3843 隔离 boost 升压 电路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非隔离Boost升压技术领域的一种基于UC3843的非隔离Boost升压电路,包括12V输出主电路、12V输出控制电路与电压BAT为3V,输出DC电压为12V,12V输出主电路与12V输出控制电路之间对应通过CHG.DRV引脚和CS引脚电性连接,12V输出控制电路中包括芯片U12,型号为UC3843,12V输出控制电路为基于UC3843的非隔离Boost升压电路的控制电路,采取非隔离的方式,减少了隔离变压器,减少了变压器反馈供电,进而降低了电路的复杂程度;提高了输出电路转化效率,使电路在12V输出时,转换效率在85%以上;控制芯片采取更高效的UC3843,其中这种控制芯片的外围电路比较简单,只需外接少量元器件就可工作,使得简化了电路的结构,大幅的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非隔离Boost升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UC3843的非隔离Boost升压电路。
背景技术
在涉及电子领域的使用过程中,基本上都不能离开电源,因此,通过研究来使得电源技术到达更高水平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隔离式的电源电路中,驱动电源芯片的能耗高,需要通过隔离变压器馈电,元器件的数量也比较多,增加了连线和焊点,从而使得电路的复杂程度增加,并且电源的有效利用效率也会降低,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基于UC3843的非隔离 Boost升压电路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UC3843的非隔离Boost升压电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在隔离式的电源电路中,驱动电源芯片的能耗高,需要通过隔离变压器馈电,元器件的数量也比较多,增加了连线和焊点,从而使得电路的复杂程度增加,并且电源的有效利用效率也会降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UC3843的非隔离Boost升压电路,包括12V输出主电路、12V输出控制电路与电压BAT 为3V,输出DC电压为12V,所述12V输出主电路与12V输出控制电路之间对应通过CHG.DRV引脚和CS引脚电性连接,所述12V输出控制电路中包括芯片U12,型号为UC3843,12V输出控制电路为基于UC3843的非隔离Boost升压电路的控制电路,所述12V输出主电路的初始输入电压为3V。
优选的,所述12V输出主电路包括N沟道MOS管Q5、电感L3、续流二极管D3、电阻R16、R17、R21、R15、限流电阻R24、二极管D4、电容 C11、C13与电容C18,所述电容C18的正极与电感L3的一端,电阻R16、R17 一端,电容C11一端连接后接BAT电源,所述电感L3、电阻R16、电阻R17、电容C11均并联连接,所述电容C18的负极与限流电阻R24一端、电容C14的负极连接后接地,所述电感L3的另一端与N沟道MOS管Q5的D 极、续流二极管D3的正端,D4的正端连接,所述续流二极管D3的负极与电容C13的正极连接后作为12V输出主电路的输出端DC+12V,所述限流电阻R24的另一端与N沟道MOS管Q5的S极连接,所述电阻R21的一端与 N沟道MOS管Q5的G极连接作为12V输出主电路的输入端PWM,所述 R15的一端与N沟道MOS管Q5的G极连接,且R15与限流电阻R24并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菲利斯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菲利斯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93693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特种甲基硅油生产用反应釜的密封装置
- 下一篇:一种均匀下料的大型锅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