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膜结构蓄水池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936018.X | 申请日: | 2020-09-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6826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 发明(设计)人: | 冯发秀;范志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贝克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3F5/10 | 分类号: | E03F5/10;E03B11/00;E04H7/18;A01K6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灵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42 | 代理人: | 朱玲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西南***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膜结构 蓄水池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膜结构蓄水池,包括混凝土基底、罐体、膜顶盖、立柱、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罐体置于所述混凝土基底的上表面,所述出水管埋于所述混凝土基底下端面,且出水管的一端穿过混凝土基底,所述膜顶盖设于所述罐体的上端,所述进水管穿过所述膜顶盖并伸入蓄水池内部,所述立柱设于所述混凝土基底中心处。本实用新型将传统的整体式内胆更换成铺设式结构层,便于后期蓄水池的维修,有效的降低了维修成本,和传统蓄水池相比,减少土地硬化,大大提高蓄水池的建造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水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膜结构蓄水池。
背景技术
蓄水池是用人工材料修建、具有防渗作用的蓄水设备,广泛应用于农业,水产殖行业,观赏鱼养殖,应急水源以及人饮蓄水池工程应用等蓄水工程。常见的蓄水池可分为两种,分别为钢混蓄水池和池塘防渗蓄水池,钢混蓄水池结构安全性能高,但是其不可移动不可拆卸,对环境的破坏不可修复,池内水体容易被污染,并且容易出现裂痕漏水和渗透漏水,造价成本高;池塘防渗蓄水池的优点造价成本低和对环境的破坏可修复,缺点为结构安全性能差、不可移动、不可拆卸、安装难度大、水体容易受到污染和池体容易老化、塌方。
随着科技的进步推出了组装式钢结构的蓄水池,但该蓄水池除钢结构外,各组成均为整体式,特别是对于容易发生破裂的内胆,一旦破碎容易出现渗漏,从而无法实现蓄水功能,如果维修则需要内胆整体更换,内胆不易取出,且维修成本高,维修工程量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膜结构蓄水池,将传统的整体式内胆更换成铺设式结构层,便于后期蓄水池的维修,有效的降低了维修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膜结构蓄水池,包括混凝土基底、罐体、膜顶盖、立柱、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罐体置于所述混凝土基底的上表面,所述出水管埋于所述混凝土基底下端面,且出水管的一端穿过混凝土基底,所述膜顶盖设于所述罐体的上端,所述进水管穿过所述膜顶盖并伸入蓄水池内部,所述立柱设于所述混凝土基底中心处;
所述罐体包括依次铺设的若干波纹钢板、无纺布和防渗层,若干所述钢板的四周均设有安装孔,且波纹钢板短边的安装孔的间距小于长边安装孔的间距,所述防渗层包括两层防渗膜和网布,所述网布设于两层所述防渗膜之间;
所述罐体上端设有用于拉紧钢丝绳的拉紧环,所述立柱远离所述混凝土基底一端向外拉伸有若干钢丝绳,所述钢丝绳穿过所述拉紧环并通过U型卡箍固定,所述膜顶盖铺设于若干所述钢丝绳表面。
其中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立柱两端分别设有固定盘和拉紧盘,所述固定盘与所述混凝土基底固定连接,所述钢丝绳一端固定于所述拉紧盘上,钢丝绳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拉紧环上。
其中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混凝土基底包括承载层和结合层,所述承载层的外轮廓大于所述结合层的外轮廓,且承载层与结合层的中心处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结合层中部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固定盘的凹槽。
其中一种优选方案,若干所述波纹钢板将所述罐体分为三层,且相邻层之间每块波纹钢板短边的对接处错位。
其中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钢丝绳与所述混凝土基底之间呈夹角为4°~6°。
其中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无纺布和所述防渗层均外翻边,且外翻边通过铆钉固定。
其中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罐体底部设有多个直角挡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将传统的整体式内胆更换成铺设式结构层,便于后期蓄水池的维修,有效的降低了维修成本,和传统蓄水池相比,减少土地硬化,大大提高蓄水池的建造效率,和传统蓄水池相比,减少土地硬化,大大提高蓄水池的建造效率。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贝克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成都贝克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93601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