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煤矿抽采用瓦斯稀释混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933931.4 | 申请日: | 2020-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3252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发明(设计)人: | 陈现辉;康宇;邵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现辉 |
主分类号: | B01D50/00 | 分类号: | B01D50/00;B01F7/04;E21F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3000 辽宁省抚顺市***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煤矿 采用 瓦斯 稀释 混合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煤矿抽采用瓦斯稀释混合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两侧分别设有瓦斯进口和气体排口,所述箱体顶端设有注水口和空气进口,所述箱体底部设有排水口,所述箱体内部设有连通管、U型管、储液槽和气体混合槽,所述U型管的一端与连通管通过第一气泵连接,所述U型管另一端与储液槽底部连通,所述排水口与U型管连通,所述注水口与储液槽的顶部连通,所述储液槽与气体混合槽通过第二气泵连接,所述空气进口通过第三气泵与气体混合槽连通。本装置在吸取瓦斯气体时,通过水过滤和滤芯过滤,使得排出的空气中含有较少的杂质和危害性气体,有效的提高了瓦斯气体稀释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开采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煤矿抽采用瓦斯稀释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瓦斯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混合气体,由于煤层经受高温、高压的作用,进入煤的碳化变质阶段,煤中挥发分减少,固定碳增加,生成大量瓦斯,保存在煤层或岩层的孔隙和裂隙内,因瓦斯在煤体或围岩中是以游离状态和吸着状态存在的,且瓦斯密度较小,常聚集在空气上方,达到一定浓度时,能使人因缺氧而窒息,并能发生燃烧或爆炸,所以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出于安全考虑,会用到瓦斯稀释装置对煤矿中的瓦斯进行稀释。
经检索,中国专利授权号为CN110529174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煤矿抽采用瓦斯稀释混合装置,上述专利存在以下不足:由于瓦斯气体处理甲烷之外,还存在少量的乙烷、丙烷和丁烷,一般还含有硫化氢、二氧化碳、氮和水气,以及微量的惰性气体,如氦和氩等,而文件中只是瓦斯气体进行整体性粗略稀释,稀释的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煤矿抽采用瓦斯稀释混合装置,解决了已知文件中对瓦斯气体整体性的稀释,并不能达到最佳的稀释效果。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用于煤矿抽采用瓦斯稀释混合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两侧分别设有瓦斯进口和气体排口,所述箱体顶端设有注水口和空气进口,所述箱体底部设有排水口,所述箱体内部设有连通管、U型管、储液槽和气体混合槽,所述U型管的一端与连通管通过第一气泵连接,所述U型管另一端与储液槽底部连通,所述排水口与U型管连通,所述注水口与储液槽的顶部连通,所述储液槽与气体混合槽通过第二气泵连接,所述空气进口通过第三气泵与气体混合槽连通,所述气体混合槽内设有叶轮,所述气体排口通过第四气泵与净化箱连通,所述净化箱与气体混合槽连通,所述净化箱内设有滤芯片。
优选的,所述瓦斯进口按纵向分布于箱体的侧端,所述瓦斯进口和空气进口上均设有滤网。
优选的,所述连通管的管体上设有支管,所述支管与瓦斯进口的数量相同且密封连通。
优选的,所述瓦斯进口、注水口、排水口和空气进口上均设有控制阀门,所述第二气泵与储液槽的连接处设有海绵网。
优选的,所述叶轮位于气体混合槽的顶部和底部,所述叶轮通过联轴器与外接电机衔接。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煤矿抽采用瓦斯稀释混合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装置在吸取瓦斯气体时,通过U型管将气体传输至储液槽内,将一些易容于水的有害气体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气体会进入气体混合槽内,通入空气在叶轮旋转下,可充分对过滤后的气体与空气进行混合,达到稀释的目的,稀释后的气体在排放时,会通过净化箱内的滤芯片进行过滤,通过水过滤和滤芯过滤,使得排出的空气中含有较少的杂质和危害性气体,有效的提高了瓦斯气体稀释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箱体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箱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现辉,未经陈现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93393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用细砂生产用除尘装置
- 下一篇:互联网电梯内的传媒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