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利用废弃矿井安置核电站厂房的布置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1933131.2 | 申请日: | 2020-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0309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吕鑫;杨科;赵新元;刘文杰;付强;张继强;王于;池小楼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21D1/00 | 分类号: | G21D1/00;G21D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20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废弃 矿井 安置 核电站 厂房 布置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核电站厂房布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废弃矿井安置核电站厂房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地面总控室、第一水平安置的发电厂房、第二水平安置的核反应厂房三部分组成;所述的地面总控室用于调度人员安全操作、设备运输及各厂房生产;所述的第一水平发电厂房具体包括汽轮发电室、冷却室、检修通道;所述的第二水平核反应厂房具体包括核反应室、储水室、蒸汽发生室、设备储存室、避灾室、监控室、设备通道;本实用新型发展地下深埋式核电站,利用天然坚固的屏障应对外部自然灾害咫风、海啸、洪水或人为灾害恐怖袭击、武器攻击等的防御能力远远优于传统地面核电站,且从设计上实际消除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的可能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核电站厂房布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废弃矿井安置核电站厂房的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核电站是将核燃料在裂变反应中产生的能量转变为电能的一种发电厂,其工作原理为核燃料在反应堆设备内发生裂变反应而产生大量热能,再用高压水将热能带出,在蒸汽发生室内产生蒸汽,蒸汽传输至汽轮发电机组,发电后的蒸汽通过冷凝后返回蒸汽发生器。核电站建筑物一般分为两部分利用原子核裂变生产蒸汽的核反应厂房,及利用高温蒸汽带动汽轮发电的发电厂房。
但地面核电站侵占农田,对周围环境具有一定的危害,且在安全防护方面存在短板,因此发展地下深埋式核电站,利用天然坚固的屏障应对外部自然灾害咫风、海啸、洪水或人为灾害恐怖袭击、武器攻击等的防御能力远远优于传统地面核电站,且从设计上实际消除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的可能性,因此本实用新型基于废弃矿井利用结合核电站安全防护的基础,提供一种利用废弃矿井安置核电站厂房的布置结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地面核电站安全防护措施较差且大范围占用土地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废弃矿井地下核电站布置方式。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利用废弃矿井安置核电站厂房的布置结构,包括地面总控室、第一水平安置的发电厂房、第二水平安置的核反应厂房三部分组成:
所述的地面总控室用于调度人员安全操作、设备运输及各厂房生产;
所述的第一水平发电厂房具体包括汽轮发电室、冷却室、检修通道,汽轮发电室通过蒸汽管道与第二水平蒸汽发生室相连接,并通过检修通道与冷却室、运输井相通;
所述的第二水平核反应厂房具体包括核反应室、储水室、蒸汽发生室、设备储存室、避灾室、监控室、设备通道,蒸汽发生室位于第二水平中央,通过核反应室提供能量将储水室中水体加热产生蒸汽,监控室实时监测各厂房内情况,设备储存室内用于放置运维设备,避灾室位于设备储存室后方,远离核反应室,用于紧急避险避灾。
进一步,所述各厂房在采空区内建造,建造完成后在破碎矸石间充填浆液进行加固。
进一步,所述第二水平核反应厂房各厂房表面加装安全壳,用于防止核素迁移。
进一步,所述各厂房出入口均设置隔离门,隔离门采用双层气闸门设计。
进一步,所述第一水平底部加装人工爆破装置,用于紧急情况下封闭第二水平。
附图说明
图1是实现本实用新型一种利用废弃矿井安置核电站厂房的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第二水平核反应厂房俯视图。
图中:总控室1;地面2;回填区3;汽轮发电室4;冷却室5;第一水平6;检修通道7;蒸汽管道8;核反应室9;储水室10;蒸汽发生室11;设备储存室12;避灾室13;监控室14;第二水平15;设备通道16;运输井1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93313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流延成型设备
- 下一篇:用于结直肠梗阻的扩张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