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再生热料暂存仓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926806.0 | 申请日: | 2020-09-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32855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 发明(设计)人: | 高国强;高岱乐;潘泽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铁拓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1C19/10 | 分类号: | E01C19/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易捷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13 | 代理人: | 黄骏鹏 |
| 地址: | 362013 福建省泉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再生 暂存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再生热料暂存仓,其结构包括暂存仓体、称重传感器、热电偶、放料门、加热管道、保温棉和热风循环系统;暂存仓体上部焊接有若干支座,用于安装称重传感器;热电偶安装于暂存仓体出料口附近;放料门设于暂存仓体下端,二者间通过螺栓紧固连接;加热管道设于暂存仓体外侧,并通过其上所设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与热风循环系统相连接;保温棉外包于加热管道外侧。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再生热料暂存仓,可以提高尾气中的热量传递给热料暂存仓的速度,从而加热效率更高;可以及时保证再生料的温度和流动性,从而有效避免堵仓或者下料不顺畅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沥青生产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再生热料暂存仓。
背景技术
沥青混合料厂拌热再生设备的主要工艺流程为:再生料配送、提升、烘干加热、存储、计量、输送至原生搅拌缸,其中存储环节是将加热好的再生热料暂时存放在热料暂存仓中,现有技术中,热料暂存仓为了减少热再生料在存储的过程中,减少热损失,往往在暂存仓外壁设置保温棉进行保温,为了减少再生热料在仓体内存储的过程中粘附仓体内壁,而导致的热料暂存仓堵仓,下料不顺畅的问题,通过在仓体外侧布置电加热管或者导热油管道对仓体进行加热,提高仓内温度,确保再生热料在仓内存放时温度始终保持在一个高温状态,保持再生热料的流动性能,从而减少堵仓或者下料不顺畅的问题。
使用电加热管对再生暂存仓外壁进行加热时,由于再生暂存仓体积大,为了保证加热效果,需要缠绕较多的电加热管,此时,不仅安装麻烦,而且使用时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从而产生了较多的额外能耗,增加了使用成本。电加热管道一旦损坏,不易更换,不利于后期的维护保养。
使用导热油管道对再生暂存仓外壁进行加热时,由于再生暂存仓体积大,为了保证加热效果,导热油管道需要布置较长,导热油管道的制作难度加大,一旦使用过程中发生漏油等情况,不易检修及更换。由于导热油管道非常长,需要提高较大的导热油增压泵,否则加热时间很长,生产使用起来及不方便。导热油加热需要另外提供导热油炉装置提供高热量的导热油,使用成本需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紧凑、使用成本低和实用性强的再生热料暂存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再生热料暂存仓,其结构包括暂存仓体、称重传感器、热电偶、放料门、加热管道、保温棉和热风循环系统;所述暂存仓体上部焊接有若干支座,用于安装称重传感器;所述热电偶安装于暂存仓体出料口附近;所述放料门设于暂存仓体下端,二者间通过螺栓紧固连接;所述加热管道设于暂存仓体外侧,并通过其上所设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与热风循环系统相连接;所述保温棉外包于加热管道外侧。
优选的,所述热风循环系统由引风管组件和回风管组件组成。
优选的,所述引风管组件由一级沉降室、引风管道、排烟风机、进风风机、进风管道、进风风门和二级沉降室组成;所述一级沉降室设置于暂存仓体的进料口上方,二者间采用软连接;所述一级沉降室的顶部通过引风管道与二级沉降室连接;所述二级沉降室两侧分别与排烟风机和进风风机相连通;所述进风风门安装于进风口上;所述进风管道两端分别与进风风机和进风风门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回风管组件由回风风门、出风风门和回风管道组成;所述回风风门安装于进风管道顶部;所述出风风门安装于出风口上;所述回风管道与回风风门之间采用软连接。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再生热料暂存仓,通过将再生烘干加热后产生的高温尾气通过回风管道引到再生暂存仓气体加热保温层中,该气体加热保温层中的热气可以无死角的全面积覆盖到仓体外壁,可以提高尾气中的热量传递给热料暂存仓的速度,从而加热效率更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铁拓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铁拓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9268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