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软土地基盾构隧道沉降控制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1925344.0 | 申请日: | 2020-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2757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肖正茂;李朋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肖正茂 |
主分类号: | E21D9/04 | 分类号: | E21D9/04;G01S17/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800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土地 盾构 隧道 沉降 控制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软土地基盾构隧道沉降控制结构,属于盾构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包括隧道,所述隧道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升降器、距离检测器和第二升降器,所述第一升降器、距离检测器和第二升降器顶端固定连接有沉降板,所述沉降板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顶端固定连接有钢绳,所述钢绳顶端固定连接有锚定板,所述锚定板左侧壁镶嵌连接有电机。本实用新型一种软土地基盾构隧道沉降控制结构,通过沉降装置能明显阻止土体沉降,避免隧道发生弯曲破坏、弯曲张拉、挤压剪切、纵向断裂等灾害问题,降低隧道的安全隐患,方便使用提高使用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盾构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软土地基盾构隧道沉降控制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地铁逐渐得到各大城市的重视。在地铁修建过程中,许多盾构隧道将会穿越软弱地层。在软弱地层中,隧道底部土体反力总是小于未修建隧道时此处原有土体自重压力,隧道下部土体压缩模量有所降低,并且在地铁运营等扰动下,隧道下部土体次固结会长期进行,所产生的沉降量不可小视。若地铁隧道运营期逐步产生差异沉降等病害,地铁隧道衬砌极可能发生弯曲破坏、弯曲张拉、挤压剪切、纵向断裂等灾害问题,对地铁的运营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有必要对隧道沉降进行研究控制。
专利号201821616031.X的公布了一种软土地基盾构隧道沉降控制结构,包括隧道衬砌管片、沿管片径向设置的拉杆和设于隧道拱顶上方土体中的锚定板,在隧道拱顶管片内壁设有钢垫板,所述钢垫板与管片曲率一致,所述拉杆的一端与钢垫板相连,另一端穿过管片预留孔及土体后与锚定板相连。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隧道拱顶管片内壁设置钢垫板,能够与管片很好地贴合成为一个整体受力体系,增强隧道整体强度,控制隧道差异性沉降;通过拉杆连接隧道拱顶管片与锚定板,在管片下沉时,锚定板拖动其下方的土体共同下沉,产生向上的阻力,隧道若继续沉降则需要再拖动锚定板下方土体共同下沉,可减小隧道沉降量,从而达到控制隧道沉降的目的。
现有技术的隧道沉降控制结构有以下缺点:1、该隧道沉降装置不能检测沉降距离,不方便进行控制沉降;2、该装置只能通过拉杆拉动锚定板与土地共同下沉产生阻力阻下沉,使用效果不佳,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软土地基盾构隧道沉降控制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软土地基盾构隧道沉降控制结构,通过沉降装置能明显阻止土体沉降,避免隧道发生弯曲破坏、弯曲张拉、挤压剪切、纵向断裂等灾害问题,降低隧道的安全隐患,方便使用提高使用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软土地基盾构隧道沉降控制结构,包括隧道,所述隧道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升降器、距离检测器和第二升降器,所述第一升降器、距离检测器和第二升降器顶端固定连接有沉降板,所述沉降板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顶端固定连接有钢绳,所述钢绳顶端固定连接有锚定板,所述锚定板左侧壁镶嵌连接有电机。
可选的,所述距离检测器由阻挡块、红外线接收器、连接杆、套杆、红外线发射器组成,所述阻挡块位于连接杆底端两侧,所述红外线发射器位于套杆内部顶端,所述红外线接收器位于连接杆内部底端且连接杆顶端与套杆底端镶嵌连接。
可选的,所述锚定板内部安装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表面固定连接有收线轮且收线轮有多个。
可选的,所述第一升降器、第二升降器和电机均通过导线与外界控制面板电性连接。
可选的,所述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的信号输出端均与外界显示屏信号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软土地基盾构隧道沉降控制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肖正茂,未经肖正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9253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