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防雷功能的电子设施双源集中式供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922792.5 | 申请日: | 2020-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304346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发明(设计)人: | 刘鉴元;潘仲明;林龙辉;张剑;李菊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信通慧安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35 | 分类号: | H02J7/35;H02H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4000 福建省龙***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防雷 功能 电子 设施 集中 供电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具有防雷功能的电子设施双源集中式供电装置,属于电气电子技术领域,包括锂电池组和市电输入的直流稳压源,所述锂电池组由前述直流稳压源或太阳能充电;直流稳压源的输入端并联有共模防雷保护电路和第一差模防雷保护电路,直流稳压源的输出端经第二差模防雷保护电路连接开关的一端,锂电池组的输出端也连接开关的该端,开关的另一端连接供电设施。此种供电装置既可实现对文物建筑智能化安全防范系统中的电子设施实现连续不间断供电,又可降低系统运行维护保障经费支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气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防雷功能的电子设施双源集中式供电装置,与文物保护单位“防火、防盗、防雷”三防措施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密切相关。
背景技术
原国家文物局发布了《博物馆和文物保护单位安全防范系统要求》(GB/T16571—2012)标准,规定了博物馆和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等)安全防范系统的人力防范、实体防范、技术防范要求,作为安全防范系统设计、施工、检验和验收的基本依据。为了提升文物建筑安全防范水平,国内诸多物联网科技公司研发了种类繁多的“智慧消防”系统、博物馆智能安防系统等文物建筑安全防范系统,毫无疑问,此类系统必须具备环境适应性和电磁兼容性,尤其是在雷雨气象条件下,也应当能够正常工作。然而,当下通行的“智慧消防”系统中的火灾探测器、智能安防系统中入侵探测器大多采用锂电池供电,这不但会因电量不足而发生不定期漏检现象,而且因需要不定期更换电池而增加额外的系统维护保障支出。不论是从系统运行的可靠性,还是从节省系统维护保障经费的角度来看,作为电子监测设施(固定安装)而非装备(便携式),只要条件允许,都应尽量采用有线传输信号/有线双电源集中式供电方案。而采用有线集中式供电方案,就必须考虑采用电源抗雷击浪涌的保护措施。众所周知,建筑物避雷针一般用于防护直接雷击,而最常见的电子设施损坏或性能指标下降,并非直接由雷击引起的,而是肇源于电源的雷击浪涌高压或信号传输线所感应的雷击浪涌过流。市电电网绵延数千公里,发生引发雷击浪涌电压/电流的几率是很高的。当几百公里之外发生雷击时,雷击浪涌经电网传输衰减,进入文物建筑安全防范系统中的电子设施时电压仍有上千伏,尽管瞬间高压或瞬间大电流的持续时间往往只有几十到几百个微秒,不足以烧毁电子设施,但是这种现象对电子设施内部半导体元件的损伤却很大,甚至使系统工作状态逐渐变得越来越不稳定。尤其应当指出,电源浪涌(电压/电流)并不仅仅源于雷击,当电力系统出现短路故障、或切换大负荷负载时都会产生电源浪涌。
基于以上应用背景和技术缺陷状况,本发明人设计了一种实用化双电源集中式有线供电装置及其抗雷击浪涌保护电路,可作为文物建筑安全防范系统电子设施的双电源有线集中供电设施,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雷功能的电子设施双源集中式供电装置,既可实现对文物建筑智能化安全防范系统中的电子设施实现连续不间断供电,又可降低系统运行维护保障经费支出。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具有防雷功能的电子设施双源集中式供电装置,包括锂电池组和市电输入的直流稳压源,所述锂电池组由前述直流稳压源或太阳能充电;直流稳压源的输入端并联有共模防雷保护电路和第一差模防雷保护电路,直流稳压源的输出端经第二差模防雷保护电路连接开关的一端,锂电池组的输出端也连接开关的该端,开关的另一端连接供电设施。
上述共模防雷保护电路包括第一陶瓷气体放电管、第二压敏电阻、第三压敏电阻、第二温度保险丝和第三温度保险丝,其中,第二压敏电阻、第二温度保险丝、第三温度保险丝、第三压敏电阻依次串联后,再并联于直流稳压源的输入端;第一陶瓷气体放电管的一端连接在第二温度保险丝、第三温度保险丝之间,另一端接地。
上述第一差模防雷保护电路包括第一压敏电阻和第一温度保险丝,第一压敏电阻和第一温度保险丝顺序串联后,再并联于直流稳压源的输入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信通慧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信通慧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92279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快速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试剂盒
- 下一篇:一种新能源混合发电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