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热交换单元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921571.6 | 申请日: | 2020-09-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35413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 发明(设计)人: | 袁秀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德州市技师学院) |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戴秀秀 |
| 地址: | 253034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热交换 单元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热交换单元,至少包括壳体、换热管以及盖板,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进管以及出管,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与进管连通的流动通道,所述流动通道的一侧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与出管之间连通有换热管,所述壳体的顶部可拆卸的固定有盖板,所述盖板上插设有至少两个加热块。所述壳体的两侧皆开设有固定槽,所述盖板上铰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与固定槽尺寸配合的凸块。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分体式结构的壳体、热交换管以及盖板,使得本实用新型可以方便工作人员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检修,并且本实用新型的热交换管固定在壳体的内部,进而降低了管道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进而提升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的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热交换单元。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对环保和节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越来越受到政府和汽车厂商的重视。现有的新能源汽车的热交换单元通常单纯使用管道循环,一般是将热交换管道缠绕在发热元件上,所需加热液体经过管道时获得热能,这种方式存在以下缺点:由于管道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液体经过时,由于管道与空气接触,进而使得部分热量通过管道散失,进而降低了热交换单元的使用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热交换单元,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热交换单元,至少包括壳体、换热管以及盖板,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进管以及出管,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与进管连通的流动通道,所述流动通道的一侧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与出管之间连通有换热管,所述壳体的顶部可拆卸的固定有盖板,所述盖板上插设有至少两个加热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换热管呈S型且加热块位于换热管的弯折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壳体的两侧皆开设有固定槽,所述盖板上铰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与固定槽尺寸配合的凸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换热管的材料为铝合金。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加热块的数量为三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分体式结构的壳体、热交换管以及盖板,使得本实用新型可以方便的进行检修,当需要拆卸本实用新型时,可以将凸块从固定槽中移开,之后将盖板从壳体的开口处移开,接着将换热管从固定孔以及出管上移开,从而方便的完成本实用新型的分离工作,进而方便工作人员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检修,并且本实用新型的热交换管固定在壳体的内部,进而降低了管道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进而提升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热交换单元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热交换单元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整体液体流动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含义如下所示:
100--壳体; 110--进管; 120--出管;
130--流动通道; 140--固定孔; 150--固定槽;
200--换热管; 300--盖板; 310--加热块;
320--固定板; 330--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德州市技师学院),未经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德州市技师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92157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