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抗压抗拉稳相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2021915464.2 | 申请日: | 2020-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342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徐龙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昕讯微波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1/00 | 分类号: | H01B11/00;H01B7/17;H01B7/20;H01B7/18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曹利华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抗压 抗拉稳相 电缆 | ||
一种新型抗压抗拉稳相电缆,包括七层结构,分别是内导体、绝缘层、复合屏蔽层、抗拉层、填充层、抗压层;复合屏蔽层有内外两层;绝缘层全包覆在内导体外层,内层复合屏蔽层全包覆在绝缘层外层,外层复合屏蔽层全包覆在内复合屏蔽层的外层,抗拉层全包覆在外层复合屏蔽层的外层,填充层全包覆在抗拉层的外层,抗压层全包覆在填充层外层。本新型能取得更好的屏蔽效果,减少了外界电磁信号对微波信号的干扰,提高了微波信号的传输能力,提高了抗拉伸、弯折、抗压能力,在施工中能对线缆起到保护作用,防止了线缆外部的损伤。本新型施工中也不需要在外加防护装置,节省了人力物力,减少了施工成本,且提高了施工进度。综上,本新型有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波电缆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新型抗压抗拉稳相电缆。
背景技术
微波电缆是一种传输微波信号的线缆,主要用于毫米波微波信号的传递,在军用及民用中都有广泛应用。现有的微波电缆一般采用实芯的聚四氟乙烯半柔电缆,在工作频率较低的场所能正常使用,但是随着微波技术的发展,微波的工作频率使用也越来越高,实际情况下,微波功率到达26.5G以后,这类电缆无论是微波传输效率还是屏蔽效果等等电气性能都难以得到保证,进而对微波信号的正常传递带来影响。
目前技术中,也有采用低密度微孔绕包膜形式的稳相电缆(结构包括铜线、铜线外层包覆的内绝缘层、绝缘层外层包覆的屏蔽层)代替聚四氟乙烯半柔电缆,作为微波电缆,虽然其在电气性能上相较于现有聚四氟乙烯半柔电缆有了进步,但由于该电缆的整体结构强度不佳,使得该电缆经不起拉伸、弯折、抗压低。具体体现在,在敷设和使用过程中,稳相电缆稍有磕碰,稳相电缆的整体电气性能就会受到影响(比如表面的屏蔽层及绝缘层损坏等),尤其是在野外施工中,恶劣的环境因素给电缆敷设带来了很多问题,为了保证稳相电缆的正常使用,敷设过程中需要为稳相电缆加入各种抗拉、抗压等防护装置,这样,不仅浪费人力物力,更浪费财力,也不利于提供施工进度。基于上述,提供一种专用于微波信号的传递,方便施工,并具有抗拉伸、抗弯折、抗压能力的电缆显得尤为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聚四氟乙烯半柔电缆因结构所限,无法胜任高频率微波信号的有效传递,以及稳相电缆因整体结构强度差,施工及使用中经不起拉伸、弯折、抗压低,敷设过程中需要加入各种抗拉、抗压等防护装置,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财力,也不利于提供施工进度的弊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不但具有良好的绝缘及屏蔽能力、微波信号传输能力,还具有高强度的外层保护铜管使得整体强度变大,抗拉伸、弯折、抗压能力加强,施工中不需要在外加防护装置,节省了人力物力,减少了施工成本,且提高了施工进度的一种新型抗压抗拉稳相电缆。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抗压抗拉稳相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七层结构,分别是内导体、绝缘层、复合屏蔽层、抗拉层、填充层、抗压层;所述复合屏蔽层有内外两层;所述绝缘层全包覆在内导体外层,内层复合屏蔽层全包覆在绝缘层外层,外层复合屏蔽层全包覆在内复合屏蔽层的外层,抗拉层全包覆在外层复合屏蔽层的外层,填充层全包覆在抗拉层的外层,抗压层全包覆在填充层外层;所述内导体、绝缘层、复合屏蔽层、抗拉层、填充层、抗压层中,每一层均是同心圆结构,且组合的整体也为同心圆结构;所述内导体、绝缘层、复合屏蔽层、抗拉层、填充层、抗压层,层与层之间为紧密贴合状态;所述内导体为镀银铜线,绝缘层为微孔低密度聚四氟乙烯材质,内复合屏蔽层为镀银铜扁薄带,外复合屏蔽层为镀银圆铜丝线,抗拉层为凯芙拉丝带,填充层为聚砜材质,抗压层为铜管。
进一步地,所述内导体内径为0.90mm-1mm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层为五层,厚度分别为0.102mm-0.104mm之间、0.127mm-0.14mm之间、 0.127mm-0.14mm之间、0.152mm-0.162mm之间、0.102mm-0.11mm之间,介电常数为1.45-1.55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昕讯微波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昕讯微波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91546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气缸推动平移大行程机构
- 下一篇:一种新型医用同轴电极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