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温控设备用自平衡补液排气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913981.6 | 申请日: | 2020-09-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968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 发明(设计)人: | 张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亦威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4B53/08 | 分类号: | F04B53/08;F04B53/16;F04B53/22;F04B53/10;F04B53/00 |
| 代理公司: | 合肥汇融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4141 | 代理人: | 赵宗海 |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温控 备用 平衡 补液 排气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温控设备用自平衡补液排气装置。包括液泵、出液管道、工作管路和回液管道,还包括加热器筒体和进液管道,还包括补液水箱、补液管和排气管。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使用抽液泵抽液时,每次开机时,都必须依靠人工向泵中排除泵及其管道中的空气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氟化液循环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温控设备用自平衡补液排气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各种设备的智能化要求在不断的提高。而目前在使用抽液泵抽液时,每次开机时,都必须依靠人工向泵中排除泵及其管道中的空气,才能使泵从液源里将液体抽出来,实现泵正常抽液。
采用现有的这种抽液方式的缺点是,泵每次开启,都需人工加液,操作十分不便,如果泵要频繁启动的话,更是浪费大量的人力资源,而且泵长时间空抽,也会加剧泵的磨损,影响泵的使用寿命,特别是需要抽液的液源较深的情况下,更是难以操作。
为解决上述问题,专利号为CN201310000382.3公开的名为液体泵自动补液排气装置的中国专利,包括一个泵体,泵体上分别连接有一根向液体源延伸的进液管和一根向外供液的出液管,出液管上设置有一条支路,支路的末端设置有一个液体箱,液体箱上设置有可使液体箱内的液体保持需要的液位高度的溢流口,支路还上设置有一个可控制液体箱与出液管之间通断的电磁阀。
虽然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在抽液前可由液体箱内存储的液体自动进行补液,不需人工加液,同时本发明的这种结构安装简便、性能可靠,使用方便,另一方面,由于采用此结构也提高泵的使用寿命,可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但是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利用液体箱中预留的液体的重力自流到泵体及泵体的进液管、出液管里,实现自动排除管道中的空气,排除空气的效果较差,有部分空气混在液体中始终无法排出。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温控设备用自平衡补液排气装置,能够解决使用抽液泵抽液时,每次开机时,都必须依靠人工向泵中排除泵及其管道中的空气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温控设备用自平衡补液排气装置,包括液泵、出液管道、工作管路和回液管道,所述液泵的排液口连接所述出液管道的进液口,所述出液管道的排液口连接所述工作管路,所述工作管路连接所述回液管道的进液口,还包括加热器筒体和进液管道,所述回液管道的排液口连接所述加热器筒体的第一进液口,所述加热器筒体的排液口连接所述进液管道的进液口,所述进液管道的第一排液口连接所述液泵的进液口,还包括补液水箱、补液管和排气管,所述补液水箱的排液口连接所述补液管的进液口,所述补液管的排液口连接所述加热器筒体的第二进液口,所述加热器筒体的排气口连接所述排气管的进气口,所述排气管的排气口连接所述补液水箱的进气口,所述补液水箱具有连通大气的加液口。
优选的技术方案,沿所述加热器筒体的高度方向,在所述加热器筒体的顶端部设置所述加热器筒体的排气口,在所述加热器筒体的排气口的下方设置所述加热器筒体的第二进液口,在所述加热器筒体的第二进液口的下方设置所述加热器筒体的第一进液口,在所述加热器筒体的底端部设置所述加热器筒体的排液口。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加热器本体,所述加热器本体由所述加热器筒体的顶端部向所述加热器筒体的底端部连续延伸,所述加热器本体包括连接段和加热段,所述连接段的顶端部和所述加热器筒体的顶端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段的底端部和所述加热段的顶端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沿所述加热器筒体的高度方向,所述加热器筒体的第二进液口对应所述连接段设置,所述加热器筒体的第一进液口对应所述加热段设置;或者,所述加热器筒体的第二进液口对应所述连接段设置,所述加热器筒体的第一进液口对应所述连接段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亦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亦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91398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连杆液压提升装置和青贮机
- 下一篇:冻土区工程结构基础水平荷载反应试验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