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局部真空软吸盘有效
申请号: | 202021912670.8 | 申请日: | 2020-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4746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曾维栋;吴敏杰;陈明松;蔺永诚;王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B25B11/00 | 分类号: | B25B11/00;B25J15/06 |
代理公司: | 湖南格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63 | 代理人: | 张文 |
地址: | 410083 湖南省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局部 真空 吸盘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局部真空软吸盘,包括软盘、连接软管、配流盘、真空口和主体,所述主体底部与软盘上端面中心处连接,在软盘底面中部形成有向内凹陷的中间腔,在中间腔的周围的软盘底面上设有两圈或两圈以上的波浪形密封圈,所述主体上端连接有抽气管,抽气管上端通过真空口与真空发生器连接,抽气管下端管壁上设有排气孔,所述配流盘套接在抽气管上,配流盘内部设有环形孔,环形孔一侧与排气孔相连通,所述连接软管一端与配流盘连接,且与环形孔连通,另一端与软盘连接,且管口位于最内圈密封圈的外侧波谷处。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真空软吸盘,不仅能在凹凸不平的工件表面可靠吸附,而且能使用功率较小的真空发生器来维持吸盘内部真空,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真空吸盘,具体涉及一种局部真空软吸盘,适用于吸附粗糙度较高且凹凸不平的表面。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广泛采用的是无源软吸盘或有源真空吸盘,无源软吸盘只适用于表面粗糙度较低且十分平整的工件表面,如果遇到凹凸不平的表面几乎没有什么吸附力。目前流行的有源真空吸盘虽然一定程度上能弥补无源软吸盘的缺陷,但由于是直接依靠真空发生器抽气来保证吸盘内部真空,因此需要的真空发生器功率较大,从而提高了制造的经济成本,而且会增加整个机构的重量,这对爬壁机械是十分不利的。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无源软吸盘只能在光滑表面吸附和有源真空吸盘所使用的的真空发生器功率较大的弊端, 本发明创造提供一种局部真空软吸盘,该吸盘不仅能在凹凸不平的工件表面可靠吸附,而且能使用功率较小的真空发生器来维持吸盘内部真空。
本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局部真空软吸盘,包括软盘、连接软管、配流盘、真空口和主体,所述主体底部与软盘上端面中心处连接,在软盘底面中部形成有向内凹陷的中间腔,在中间腔的周围的软盘底面上设有两圈或两圈以上的波浪形密封圈,所述主体上端连接有抽气管,抽气管上端通过真空口与真空发生器连接,抽气管下端管壁上设有排气孔,所述配流盘套接在抽气管上,配流盘内部设有环形孔,环形孔一侧与排气孔相连通,所述连接软管一端与配流盘连接,且与环形孔连通,另一端与软盘连接,且管口位于最内圈密封圈的外侧波谷处。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圈的高度从外到内逐级降低。
进一步地,所述抽气管上设有连接螺纹并与真空发生器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配流盘螺纹连接在主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底部设有环槽,主体通过环槽与软盘过盈配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软管通过设置在软盘上的配合口与软盘过盈配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真空软吸盘,在软盘接触面上通过两圈或两圈以上的波浪形密封圈用于密封,当吸盘逐渐与壁面靠近时,其中波浪形密封圈的最外圈最先与壁面接触,最内圈最后接触,当接触面不平整存在漏气时,即气体从外界渗入软盘中,由于在软盘上配有有源抽气软管,因此,只要抽气的速度大于等于气体渗入的速度,就可以维持吸盘中间部分真空,由于原来软盘中大部分气体是靠挤压排出的,因此只要抽气速度大于进气速度即可,从而可以减小真空泵的功率,即利用小功率抽气即可,最终可以达到降低成本,减轻机构重量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真空软吸盘,不仅能在凹凸不平的工件表面可靠吸附,而且能使用功率较小的真空发生器来维持吸盘内部真空,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抽气管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软盘的局部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软盘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91267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电机组用调速器的稳速装置
- 下一篇:空调水力分配平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