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家居一体化识别感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911213.7 | 申请日: | 2020-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9769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发明(设计)人: | 冷超霞;周橙旻;赵晗肖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5B17/00 | 分类号: | E05B17/00;E05B17/18;E05B49/00;G07C9/00;A47L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76 | 代理人: | 李浩 |
地址: | 210037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家居 一体化 识别 感应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家居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智能家居一体化识别感应装置。一种智能家居一体化识别感应装置,包括家居门,侧门板,所述侧门板的中部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部固定安装有智能指纹密码锁,所述安装槽槽壁的顶部与底部均设置有滑槽,所述侧门板通过滑槽与滑盖滑动连接,所述滑盖正面左侧的中部固定安装有防滑凸块,本实用新型将智能指纹密码锁安装在安装槽内部,并通过安装横向滑移的滑盖来防止外界灰尘对智能指纹密码锁的污染,避免指纹密码锁被污染而影响其使用效果和延长指纹密码锁的使用寿命;在滑盖的背部设置连接块,并通过连接杆与卷簧连接,利用卷簧自动回弹的性质,来达到滑盖自动闭合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家居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家居一体化识别感应装置。
背景技术
智能家居的概念起源很早,但一直未有具体的建筑案例出现,直到1984 年美国联合科技公司(United Technologies Building System)将建筑设备信息化、整合化概念应用于美国康涅狄格州(Connecticut)哈特佛市 (Hartford)的CityPlaceBuilding时,才出现了首栋的“智能型建筑”,从此揭开了全世界争相建造智能家居派的序幕,智能家居(smart home,home automation)是以住宅为平台,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并实现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
随时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智能家居门锁被越来越多的家庭所使用,家居智能门锁的出现让我们告别了传统的钥匙,从此告别出门忘带钥匙或钥匙丢失的烦恼,但是现有的智能家居门锁任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在专利CN210768173U中提到一种智能家居门锁指纹密码区防护机构通过采用滑轨式横向滑盖来实现指纹密码区的开合防护,为保护智能家居门锁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不被外界灰尘污染,但是,在实际日常生活中,经常由于匆忙或者粗心而忘记关上滑盖,从而使得滑盖的安装得不到彻底的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智能家居一体化识别感应装置,达到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到问题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家居一体化识别感应装置,包括家居门,侧门板,所述侧门板的中部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部固定安装有智能指纹密码锁,所述安装槽槽壁的顶部与底部均设置有滑槽,所述侧门板通过滑槽与滑盖滑动连接,所述滑盖正面左侧的中部固定安装有防滑凸块,所述滑盖的背面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毛刷座,所述毛刷座的顶部设置有卡槽,所述毛刷座通过卡槽与毛刷卡接,所述滑盖背面右侧的下部与连接块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的右侧与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远离连接块的一端与卷簧固定连接,所述卷簧卷绕在固定轴的表面,所述固定轴固定安装在收卷盒的内部,所述收卷盒固定安装在侧门板正面中部的右侧。
优选的,所述家居门的正面右侧的中部固定安装有门把手。
优选的,所述智能指纹密码锁锁体正面的上部设置有显示屏,所述智能指纹密码锁锁体正面的中部设置有数字按钮区,所述智能指纹密码锁锁体正面的下部设置有指纹识别区。
优选的,所述数字按钮区和指纹识别区均为触控屏设置,且表面设置有防护膜。
优选的,所述毛刷的背部为工字形设置,所述卡槽为T字形设置,且卡槽的槽宽与毛刷的背部宽度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滑槽的宽度与滑盖的厚度相适配,且滑盖的厚度为0.3cm。
优选的,所述卷簧为硅锰弹簧刚制造。
优选的,所述安装槽右侧槽壁的前部设置磁铁,所述滑盖的左侧与安装槽右侧槽壁对应的位置也同样设置有磁铁,且两块磁铁相互靠近的一面相互吸引。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家居一体化识别感应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未经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91121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数据信息采集分析装置
- 下一篇:一种皮肤科用康复护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