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分布式冷轧管的油雾吸收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909927.4 | 申请日: | 2020-09-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6245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 发明(设计)人: | 高虹;沈卫强;朱国良;刘涛;翟丽丽;陆训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武进不锈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B9/00 | 分类号: | B21B9/00 |
| 代理公司: | 常州格策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81 | 代理人: | 陈磊 |
| 地址: | 213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分布式 冷轧 吸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分布式冷轧管的油雾吸收装置,包括设置在车间内的多台轧机以及与轧机连通的油雾吸收装置,所述油雾吸收装置的油雾收集口对应与轧机连通以吸收轧机内的油雾,所述油雾收集口上连接有油雾收集管路,所述油雾收集管路与油雾过滤器相连接,所述油雾过滤器吸收由于后通过离心风机从烟囱连通,所述油雾收集口内设有可调节阀门,所述可调节阀门与上位工控机连接,上位工控机通经轧机内油雾排放量控制阀门开度。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分布式冷轧管的油雾吸收装置,能够大量减小轧机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油雾排入到车间内,减少对车间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危害,安全可靠,使用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材冷轧车间空气净化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分布式冷轧管的油雾吸收装置。
背景技术
管材冷轧车间轧制过程中由于管坯发生变形而产生变形热,工艺上为带走热量以及合理润滑,需采用轧制油作为润滑冷却液,这有利于提高轧件表面质量。轧制油以连续的方式由喷嘴喷至轧辊和轧料上,由于受变形热作用部分轧制油被雾化,形成粒径大小不同的油滴悬于轧辊上方,俗称轧制油雾,其特点是气量大、温度低、污染物 (轧制油)单一、易燃以及可回收价值高。经实测,轧机产生的油雾温度为60~80℃,浓度150~250mg/m3,油雾量大且浓度高。它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会严重影响操作工人的健康,因此必须对油雾进行处理,以达到排放标准。不锈钢管冷轧时,在轧制区由于金属变形产生的热量使喷射润滑油产生大量的油雾,颗粒范围为0.01~5μm;经擦油器擦拭以后,钢板表面还附着均匀的油膜,由于此时钢板的温度在100℃以上,所以附在板面上的油将有一部分雾化,其颗粒直径小于10μm;在整个轧制油循环系统中,油温控制在38℃左右,油经喷嘴喷射并与机器内部件的撞击,也会产生大量油雾。因此,发明分布式冷轧管油雾吸收系统是非常必要的,降低车间油雾对车间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产生的危害,同时减少对车间的机械加工设备的影响以及对加工材料的质量的影响,为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环境。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分布式冷轧管的油雾吸收装置,能够大量减小轧机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油雾排入到车间内,减少对车间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危害,安全可靠,使用效果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分布式冷轧管的油雾吸收装置,包括设置在车间内的多台轧机以及与轧机连通的油雾吸收装置,所述油雾吸收装置的油雾收集口对应与轧机连通以吸收轧机内的油雾,所述油雾收集口上连接有油雾收集管路,所述油雾收集管路与油雾过滤器相连接,所述油雾过滤器吸收由于后通过离心风机从烟囱连通,所述油雾收集口内设有可调节阀门,所述可调节阀门与上位工控机连接,上位工控机通经轧机内油雾排放量控制阀门开度。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油雾过滤器通过出风管道与离心风机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油雾收集管路包括与各个油雾收集口对应连通的油雾收集支管,所述油雾收集支管均与油雾收集主管连通,所述油雾收集主管与油雾过滤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油雾收集支管内还设置有防火阀。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上位工控机包括编程逻辑控制器和组态软件,所述编程逻辑控制器控制阀门的开度使每台轧机的吸风量一致,所述组态软件显示调节阀和离心风机的动态显示系统流程、实时监控以及历史数据记录。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分布式冷轧管的油雾吸收装置,能够大量减小轧机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油雾排入到车间内,减少对车间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危害,安全可靠,使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武进不锈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武进不锈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90992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