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冲程热能交换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1908911.1 | 申请日: | 2020-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0158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移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志移 |
主分类号: | F23L15/04 | 分类号: | F23L15/04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科融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6 | 代理人: | 林娣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冲程 热能 交换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冲程热能交换器,包括助燃风机、连接管二、连接管九和燃烧器,所述连接管二的一端与电磁阀一连接,连接管二的另一端与电磁阀二连接,连接管二通过连接管一与助燃风机连接,电磁阀一与助燃空气腔一通过连接管三连接,所述连接管九的一端与电磁阀五连接,连接管九的另一端与电磁阀六连接,连接管九通过连接管十与燃烧器,电磁阀五与助燃空气腔一通过连接管六连接,电磁阀六与助燃空气腔二通过连接管八连接,连接管六与连接管八通过连接管七连通,连接管七的侧面连接有设备尾气接管。本实用新型包括两个工作流程,流程一和流程二循环交替进行,当进行流程一的时候,助燃空气腔二内的空气处于不流动状态,热量损失少。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交换器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双冲程热能交换器。
背景技术
采用燃烧器加热燃烧的设备上基本都是安装有热交换器,燃烧设备排放的尾气经过热交换器时会把助燃空气加热,以提升空气初始温度,从而降低能耗。
热交换器都必须遵守以下公式:尾气排放热能量=热交换器被动散热量+助燃空气吸收的热量+最终排放出外尾气的热量,设计师设计热交换器的时候都希望助燃空气吸收的热量越高越好,但实际上助燃空气提升的温度(或者说吸收的热量)达到一定的上限就无法继续提升,即到了该热交换器的极限,主要原因在于热交换器存在被动散热,助燃空气一边加热一边流动,带走了大量热量,最终导致助燃空气温度提不上去。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双冲程热能交换器,旨在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冲程热能交换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冲程热能交换器,包括助燃风机、连接管二、连接管九和燃烧器,所述连接管二的一端与电磁阀一连接,连接管二的另一端与电磁阀二连接,连接管二通过连接管一与助燃风机连接,电磁阀一与助燃空气腔一通过连接管三连接,电磁阀二与助燃空气腔二通过连接管五连接,连接管三与连接管五通过连接管四连通,连接管四上安装有电磁阀三和电磁阀四,连接管四的侧面连接有尾气排放管,尾气排放管位于电磁阀三和电磁阀四之间;所述连接管九的一端与电磁阀五连接,连接管九的另一端与电磁阀六连接,连接管九通过连接管十与燃烧器,电磁阀五与助燃空气腔一通过连接管六连接,电磁阀六与助燃空气腔二通过连接管八连接,连接管六与连接管八通过连接管七连通,连接管七上安装有电磁阀七和电磁阀八,连接管七的侧面连接有设备尾气接管,设备尾气接管位于电磁阀七和电磁阀八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管一与连接管二的侧面连接,连接管一的内部与连接管二的内部相连通,所述连接管十与连接管九的侧面连接,连接管十的内部与连接管九的内部相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管四的一端与连接管三的侧面连接,连接管四的另一端与连接管五的侧面连接,所述连接管七的一端与连接管六的侧面连接,连接管七的一端与连接管八的侧面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助燃空气腔一共有两个通风口一,一个通风口一与连接管三相连接,另一个通风口一与连接管六相连接,所述助燃空气腔二共有两个通风口二,一个通风口二与连接管五相连接,另一个通风口二与连接管八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助燃空气腔一和助燃空气腔二的外侧设置有保温层,保温层有效降低了热量损失。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包括两个工作流程,流程一和流程二循环交替进行,当进行流程一的时候,助燃空气腔二内的空气处于不流动状态,即助燃空气一直在吸热没有流动,热量损失少,流程二同理,所以升温速度快;另外,总量相同的助燃空气,本实用新型相比传统热交换器每次仅需要加热一半的助燃空气,加热速度更快。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志移,未经刘志移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9089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纤数值孔径测试及应用实验系统
- 下一篇:一种汽车制动鼓内圆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