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脱落的手持毒性监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901115.5 | 申请日: | 2020-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5728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3 |
发明(设计)人: | 梁燕秋;杨嘉豪;李敏纯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陈伟斌;刘瑶云 |
地址: | 广东省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脱落 手持 毒性 监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脱落的手持毒性监测装置,包括握把,所述握把的左端安装有毒性监测装置,所述握把的上方安装有第一支撑板,且第一支撑板的两侧上方安装有卡扣,所述卡扣的中间上方安装有转动环,且转动环的内部设置有孔洞,所述转动环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转动环的安装有第二支撑板,且第二支撑板的左侧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内部安装有钢线。该防脱落的手持毒性监测装置,转动环、钢线和第二支撑板过程转动机构,旋转转动环拉动钢线进行运动,进而带动第二支撑板向内部进行运动,以使得第二支撑板内部的空间变小,从而达到防止脱落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毒性监测液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脱落的手持毒性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手持毒性监测装置是一种可以用手拿着便于移动的毒性监测装置,其主要的好处有便于携带进行检测,不需要将有毒的物质进行取样再送到实验室进行检测。
现有的手持毒性监测装置再进行检测时,有时可能因为检测人员手没有拿稳,而使手持毒性监测装置脱落,导致手持毒性监测装置被摔坏或掉进有毒物质中无法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脱落的手持毒性监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手持毒性监测装置再进行检测时,有时可能因为检测人员手没有拿稳,而使手持毒性监测装置脱落,导致手持毒性监测装置被摔坏或掉进有毒物质中无法使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脱落的手持毒性监测装置,包括握把,所述握把的左端安装有毒性监测装置,所述握把的上方安装有第一支撑板,且第一支撑板的两侧上方安装有卡扣,所述卡扣的中间上方安装有转动环,且转动环的内部设置有孔洞,所述转动环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转动环的安装有第二支撑板,且第二支撑板的左侧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内部安装有钢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右侧设置有第三凹槽,且第三凹槽的内部安装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的上端安装有挡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内侧安装有橡胶圈,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下方安装有伸缩杆,且伸缩杆的外侧安装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外侧安装有折叠管。
所述卡扣与第一支撑板的连接方式为焊接,且卡扣的宽度与第一凹槽的宽度一致。
所述孔洞等距分布在转动环的内部,且孔洞的宽度与挡板的宽度一致。
所述第二凹槽的宽度与钢线的宽度一致,且钢线与第二支撑板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
所述钢线与转动环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
所述第三凹槽的宽度与挡板的宽度一致,且挡板与第三弹簧的连接方式为焊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防脱落的手持毒性监测装置,转动环、钢线和第二支撑板过程转动机构,旋转转动环拉动钢线进行运动,进而带动第二支撑板向内部进行运动,以使得第二支撑板内部的空间变小,从而达到防止脱落的目的;
第三凹槽、第三弹簧和挡板构成弹性机构,旋转转动环推动挡板向第三凹槽的内部进行运动,使得第三弹簧进行蓄力,当挡板遇到孔洞时,第三弹簧推动挡板卡进孔洞的内部进行固定,将转动环进行固定,从而达到对手持毒性监测装置持续进行防脱落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转动机构右视剖视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转动环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支撑板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转动环右视外观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海洋大学,未经广东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90111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弹力的消臭面料
- 下一篇:一种高温精密微型染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