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变速器主动润滑壳体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899843.7 | 申请日: | 2020-09-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9079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 发明(设计)人: | 陈桂兵;李和广;钟家宗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齿轮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H57/04 | 分类号: | F16H57/04 |
| 代理公司: | 株洲湘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32 | 代理人: | 苏娟 |
| 地址: | 412007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变速器 主动 润滑 壳体 | ||
1.变速器主动润滑壳体,包括壳体(1),壳体(1)上设置与变速器润滑系统的油泵出油口连接的主干道(3)和将润滑油输送至变速器中各轴承和齿轮接触处的支干道(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干道(3)一体成型在壳体(1)中,且壳体(1)上设置用于冷却主干道输送的润滑油的温度交换器(5)和与支干道(4)联通的积油腔(2),主干道(3)和支干道(4)通过温度交换器(5)和积油腔(2)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主动润滑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温度交换器(5)由双道冷却腔(51)和盖在双道冷却腔(51)上将其封闭的后盖(52)组成,主干道(3)和双道冷却腔(51)均与壳体(1)一体铸造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器主动润滑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道冷却腔(51)中具有用于油液流经的油道(51.1)和用于冷却液流经的冷却道(51.2),主干道(3)与油道(51.1)的前端进油口联通,积油腔(2)与油道(51.1)的后端出油口联通,冷却道(51.2)环绕包围油道(5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速器主动润滑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道冷却腔(51)为一体成型在壳体(1)上的长方体凹腔,双道冷却腔(51)的外缘(53)与后盖(52)通过螺栓连接,双道冷却腔(51)中具有用于形成油道(51.1)的内缘(54),内缘(54)在双道冷却腔(51)中为循环回路结构,外缘(53)和内缘(54)之间形成冷却道(51.2),冷却道(51.2)的进水口(51.21)和出水口(51.22)分别开设在后盖(52)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速器主动润滑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道(51.1)呈多个几字型连接的波浪型路径,冷却道(51.2)环绕包围在油道(51.1)外侧,与油道(51.1)的波浪型路径相对应,随油道(51.1)的路径弯折而弯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速器主动润滑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盖(52)与双道冷却腔(51)相对的内面上具有用于延长冷却道(51.2)流通路径的条形挡筋(52.1),挡筋(52.1)高度与冷却道(51.2)深度相同,挡筋(52.1)插入至冷却道(51.2)中且一端与外缘(53)接触,另一端与内缘(54)隔开使冷却液沿挡筋(52.1)绕行流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主动润滑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温度交换器(5)和积油腔(2)之间通过壳体(1)的壳体壁隔开,且在壳体(1)的壳体壁上开设直接联通温度交换器(5)和积油腔(2)的过油孔(1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速器主动润滑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积油腔(2)为与壳体(1)一体铸造成型的油腔,积油腔(2)的侧壁上形成与支干道(4)联通的送油孔(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齿轮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株洲齿轮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9984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发电机转子线圈分层叠放装置
- 下一篇:一种物联网固态继电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