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单膜石墨烯触控器件有效
申请号: | 202021898696.1 | 申请日: | 2020-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9439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发明(设计)人: | 谭化兵;潘智军;李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宇航派蒙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G06F3/04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世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86 | 代理人: | 肖淑芳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湖***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墨 烯触控 器件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单膜石墨烯触控器件,包括:基材单膜,基材单膜包括感应层和驱动层,均包括由激光诱导生成的石墨烯图形,用于获取触控耦合电容信号;银浆电路,银浆电路布置在感应层或驱动层周边,用于电路连通;光学双面胶,光学双面胶布置在基材单膜表面,用于封装粘合;盖板,盖板与光学双面胶贴合,将基材单膜封装为石墨烯触控器件。基材单膜一面为感应层,另一面为驱动层。单膜制备石墨烯触控器件避免在后学工艺中多次贴合制造,减少了触控器件自身重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并且能够保证在一张膜片上实现触控器件制造,满足了触控器件柔性要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大致涉及触摸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采用精密激光系统诱导基材单膜制备成的超薄石墨烯触控器件。
背景技术
目前,触控屏广泛应用于电子消费品、公共信息终端、工业控制、多媒体教学等,其市场持续增长。目前,市面上常用的触控屏为电容式,其工作原理为人的手指在触控屏上接触后会产生耦合电容,触控屏的IC控制器可以感知到触控屏图形化电极上电流的变化,从而可以获得触摸的坐标位置。
一般而言,触控屏中常用的透明电极材料为氧化铟锡(ITO),为一种导电氧化物薄膜。ITO薄膜是一种n型半导体材料,具有高的导电率、高的可见光透过率、高的机械硬度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它是液晶显示器(LCD)、等离子显示器(PDP)、电致发光显示器(EL/OLED)、触摸屏(TouchPanel)、太阳能电池以及其他电子仪表的透明电极最常用的薄膜材料。相比较而言,石墨烯材料仅一个碳原子层厚,其载流子迁移率极高,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电导率高的材料;石墨烯薄膜具有极高的力学强度,并且非常柔软(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折叠),可替代ITO玻璃用于制造触摸屏(特别是柔性电子产品)和其他需要透明导电材料的应用领域。
但是当前大面积石墨烯薄膜的制备一般需要高温生长于铜箔等金属衬底表面。应用时,需要将石墨烯从生长衬底转移到所需基底表面。过程复杂且无法保证石墨烯性能稳定,对于包含感应层和驱动层的触控器件而言,必须分别制备感应层石墨烯图形薄膜和驱动层石墨烯图形薄膜,在后段工艺中完成多次贴合,增加了制造成本和触控器件的整体质量。
背景技术部分的内容仅仅是实用新型人所知晓的技术,并不当然代表本领域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单膜石墨烯触控器件,包括:基材单膜,所述基材单膜包括感应层和驱动层,所述感应层或所述驱动层均包括由激光诱导生成的石墨烯图形,用于获取触控耦合电容信号;银浆电路,所述银浆电路布置在所述感应层或所述驱动层周边,用于电路连通;光学双面胶,所述光学双面胶布置在所述基材单膜表面,用于封装粘合;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光学双面胶贴合,将所述基材单膜封装为石墨烯触控器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所述基材单膜一面为所述感应层,另一面为所述驱动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所述银浆电路包括银浆电极,所述银浆电极设置在所述感应层石墨烯图形和所述驱动层石墨烯图形边缘;银浆引线,所述银浆导线设置在所述银浆电极周边,用于连通所述银浆电极;和银浆导柱,所述银浆导柱贯通所述基材单膜,用于连通所述感应层的所述银浆引线和所述驱动层的所述银浆引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所述基材单膜上设置有若干通孔,所述银浆导柱设置在所述通孔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所述基材单膜厚度为5-30微米,优选20微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所述石墨烯图形线条宽度为2-5微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所述银浆引线包括压合区银浆引线,所述压合区银浆引线宽度为10-20微米;和非压合区银浆引线,所述非压合区银浆引线宽度为50-300微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所述银浆电极厚度为3-10微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宇航派蒙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宇航派蒙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986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线圈绕组清洁叠放架
- 下一篇:一种基于5G技术的远程协作用AR显示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