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聚合物叠层固态铝电解电容器生产用电解反应槽有效
申请号: | 202021898151.0 | 申请日: | 2020-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338893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彭宛玉;林晓辉;陈俊楠;陈巧琳;肖胤鑫;徐加胜;江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国光新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D9/02 | 分类号: | C25D9/02;C25D17/02;C25D21/04;H01G9/15;H01G13/00 |
代理公司: | 福州顺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42 | 代理人: | 陈为志 |
地址: | 350015 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江***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合物 固态 铝电解电容器 生产 用电 反应 | ||
一种聚合物叠层固态铝电解电容器生产用电解反应槽,其结构包括四脚支架、电解反应槽、隔板、多孔盖板、超声波发生器、超声波振子、排液管、进液管;电解反应槽固定设置于四脚支架上,电解反应槽底部中央固定设置有进液管,电解反应槽的槽底外部固定设置有若干个超声波振子,超声波振子之间通过导线并联后与设置在电解反应槽下方的超声波发生器相连,形成超声波发生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间歇式地启动超声波发生装置,使电解反应槽中产生的氢气微气泡迅速汇合成较大的气泡而逸出溶液,有效防止氢气微气泡附着在单片电容芯子阴极区表面,从而达到改善导电聚合物致密度,提升单片电容芯子表面平整度,降低电容器成品等效串联电阻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铝电解电容器生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聚合物叠层固态铝电解电容器生产用电解反应槽。
背景技术
在聚合物叠层固态铝电解电容器生产过程中,导电聚合物固态电解质的制备是关键环节之一。现有技术一般通过化学聚合、电解聚合(电化学聚合)、或者浸渍聚合物分散液的工艺制备导电聚合物固态电解质。其中,电解聚合因其制备的导电聚合物具有更平整致密的结构以及更高的导电性,成为导电聚合物固态电解质制备的优选工艺。
导电聚合物的电解聚合需要控制在酸性溶液体系中进行,在聚合反应过程中,伴随着聚合物单体在电解反应装置的阳极上发生氧化反应生成导电聚合物,溶液中的H+在电解反应装置的阴极上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CN201821299707.7的应用于固态聚合物电容器加工工序中的一种新型电解反应装置,其核心装置由作为阳极的带钢丝电极的电容架和作为阴极的电解反应槽组成。生产时往电解反应槽中注入反应溶液,将待制备导电聚合物固态电解质的单片电容芯子的阴极区与钢丝电极接触并浸入反应溶液,通电进行电解聚合。然而,使用该电解反应装置进行生产时,反应生成的氢气会以微气泡的形式产生于电解反应槽的槽底表面,氢气微气泡离开槽底上浮后容易吸附在单片电容芯子的阴极区表面。由于氢气微气泡的存在,会产生树枝状结构、疏松脆弱的导电聚合物,影响单片电容芯子的平整性,导致在后续叠层与封装工序中层与层之间的接触电阻增大,从而增大电容器成品的等效串联电阻(ESR),影响工业化生产的最终成品合格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聚合物叠层固态铝电解电容器生产用电解反应槽,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解聚合反应产生的氢气微气泡容易吸附在单片电容芯子的阴极区表面,影响单片电容芯子的平整性,最终影响成品合格率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聚合物叠层固态铝电解电容器生产用电解反应槽,其结构包括四脚支架、电解反应槽、隔板、多孔盖板、超声波发生器、超声波振子、排液管、进液管,其特征在于:
多孔盖板可拆卸设置于电解反应槽中,排液管固定设置于电解反应槽的底部侧边,进液管固定设置于电解反应槽的底部中央,电解反应槽的槽底外部固定设置有若干个超声波振子,电解反应槽固定设置于四脚支架上部,隔板固定设置于四脚支架下部,超声波发生器位于电解反应槽的下方,超声波发生器的下端与隔板的上表面相贴合,四脚支架环绕分布于超声波发生器的四周。
进一步地,进液管和排液管作为电解反应溶液的进/出通道。
进一步地,超声波振子之间通过导线并联后与超声波发生器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电解反应槽的槽底外部设置若干个超声波振子,并通过导线与超声波发生器相连,形成一套超声波发生装置。在电解聚合生产过程中通过间歇式地启动超声波发生装置,使电解反应槽中产生的氢气微气泡迅速汇合成较大的气泡而逸出溶液,有效防止氢气微气泡附着在单片电容芯子阴极区表面,从而达到改善导电聚合物致密度,提升单片电容芯子表面平整度,降低电容器成品等效串联电阻的作用。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国光新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国光新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9815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地热井井壁温度监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便于清理加工废料的龙门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