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模具浇口内切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892675.9 | 申请日: | 2020-09-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031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 发明(设计)人: | 郑程元;吴春艳;龙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市宏光橡塑制品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45/38 | 分类号: | B29C45/38;B29L31/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岩跃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59 | 代理人: | 王玉鹏 |
| 地址: | 130000 吉林省***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具 浇口 切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具浇口内切结构,包括前模和后模,待加工产品内嵌于型腔,后模上开设有流道,各个流道分别与型腔连通,流道内注塑有废料,后模内固定设有镶件,镶件上开设有注塑成型时容纳废料穿过的通道,废料在通道内形成废料胶口,镶件的一侧平行设有扁顶针,扁顶针的顶部抵靠在待加工产品的底面上,扁顶针移动设置于后模内,扁顶针的移动方向与待加工产品的底面垂直。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在扁顶针顶出瞬间将胶口废料与产品分离,从而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无需二次手动切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玻璃钉柱的生产,具体涉及一种模具浇口内切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汽车玻璃钉柱类产品的需求量较大,一般通过模具成批生产,由于采用直胶口进胶,各产品之间的模具料道内就会形成连接各个产品的废料。因此,在模具最终优化之前需要人工减断废料胶口,当时这样即浪费人力又浪费时间,人工成本成本高,生产效率较低。
综上所诉,目前需要一种可优化注塑产品的模具浇口结构,自动切断废料胶口,避免二次人工手动切除,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目前市场上缺少可快速自动切断玻璃钉柱注塑产品废料的技术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模具浇口内切结构,包括相互对接的前模和后模,所述前模上开设有进胶口,所述前模和后模内形成待加工产品的型腔,待加工产品内嵌于所述型腔,所述后模上一体开设有与所述进胶口连通的流道,各个所述流道分别与容纳各待加工产品的所述型腔连通,所述流道内注塑成型有分别与各待加工产品一体连接的废料,所述后模内固定设有镶件,所述镶件上开设有注塑成型时容纳废料穿过的通道,废料在所述通道内形成废料胶口,所述镶件的一侧平行设有扁顶针,所述扁顶针的顶部抵靠在所述待加工产品的底面上,所述扁顶针移动设置于所述后模内,所述扁顶针的移动方向与所述待加工产品的底面垂直。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扁顶针由设置在所述后模内的推杆或驱动器连接并驱动移动。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镶件的另一侧设有圆顶针,所述圆顶针的顶部抵靠在所述废料的底面上,所述圆顶针移动设置于所述后模内。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圆顶针由设置在所述后模内的推杆或驱动器连接并驱动移动。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扁顶针与所述镶件平行贴靠布置,所述圆顶针与所述镶件平行间隔布置。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通道的直径由靠近废料的一侧至靠近待加工产品的一侧逐渐减小。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前模和后模之间的内部区域设有弹簧。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在扁顶针顶出瞬间将胶口废料与产品分离,从而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无需二次手动切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形正视图;
图2为图1中沿A-A方向的剖面图;
图3为图1中B部分的局部结构放大后的透视结构图;
图4为图2中C部分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5为图4中固定镶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切断胶口废料后的效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出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市宏光橡塑制品有限公司,未经长春市宏光橡塑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9267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间隔不干胶
- 下一篇:一种移动通讯基站远程监控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