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静音空调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889929.1 | 申请日: | 2020-09-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6531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 发明(设计)人: | 杨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天时达昌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B60H1/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久维律师事务所 11582 | 代理人: | 邢江峰 | 
| 地址: | 300203 天津市滨海新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静音 空调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静音空调装置,具体涉及车内空调技术领域,包括装置盒体,所述装置盒体一端固定设置有空调风管,所述装置盒体前侧固定设置有安装垫板,所述安装垫板表面固定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安装垫板中部后侧固定设置有第一挡风板,所述装置盒体内部固定设置有第二挡风板,所述安装垫板外侧固定设置有支架外框。本实用新型通过空调风管将空调冷气输送到装置盒体内,利用第一挡风板和第二挡风板将冷风引导向出风仓,冷风从通风孔进入出风仓,利用出风仓中吸音过滤棉进行过滤处理,同时吸收噪音,后续再从出风窗口排出,方便对冷风的过滤处理,通过吸音的方式实现降噪效果,提高车内的舒适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车内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静音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当压缩机工作时,压缩机吸入从蒸发器出来的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经压缩,制冷剂的温度和压力升高,并被送入冷凝器,一般汽车内饰中有前、后两排座位,原来的空调系统一般只具有前吹面出风功能,只能对前排主驾驶和副驾驶位置进行吹风,后来为了提高车内乘客的舒适性,空调系统增加了后吹面出风功能和脚部出风功能,可以对后排座位和座位下方位置进行吹风。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大多数的车辆中,因为造价便宜或者使用年限高,常常会有一些噪音,制冷制暖效果大打折扣,并且因为里部机器长时间没有清理,导致车辆里的空气不新鲜,影响身体健康。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静音空调装置,通过空调风管将空调冷气输送到装置盒体内,利用第一挡风板和第二挡风板将冷风引导向出风仓,冷风从通风孔进入出风仓,利用出风仓中吸音过滤棉进行过滤处理,同时吸收噪音,后续再从出风窗口排出,方便对冷风的过滤处理,通过吸音的方式实现降噪效果,提高车内的舒适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车内空调静音效果不好,影响车内舒适效果导致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静音空调装置,包括装置盒体,所述装置盒体一端固定设置有空调风管,所述装置盒体前侧固定设置有安装垫板,所述安装垫板表面固定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安装垫板中部后侧固定设置有第一挡风板,所述装置盒体内部固定设置有第二挡风板,所述安装垫板外侧固定设置有支架外框,所述支架外框外侧固定设置有安装外板,所述安装外板中部固定设置有出风仓,所述出风仓贯穿出风口伸入装置盒体内部,所述出风仓表面两侧均固定设置有通风孔,所述出风仓内部设置有吸音过滤棉,所述支架外框外部设置有外壳板,所述外壳板中部固定设置有出风窗口。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盒体后侧固定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两端均固定设置有安装螺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挡风板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挡风板关于第一挡风板呈对称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出风仓数量设置为八个,八个所述出风仓关于第一挡风板呈均匀对称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外框两端均固定设置有安装凹槽,所述安装凹槽后侧固定设置有后安装螺孔,所述支架外框、安装垫板与装置盒体之间通过螺丝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凹槽前侧固定设置有前安装螺孔,所述支架外框、安装外板与外壳板之间通过螺丝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出风仓一端与出风窗口匹配设置,所述出风窗口内部固定设置有防尘滤网。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空调风管将空调冷气输送到装置盒体内,利用第一挡风板和第二挡风板将冷风引导向出风仓,冷风从通风孔进入出风仓,利用出风仓中吸音过滤棉进行过滤处理,同时吸收噪音,后续再从出风窗口排出,相对于现有空调装置,方便对冷风的过滤处理,通过吸音的方式实现降噪效果,提高车内的舒适感。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天时达昌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天时达昌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899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