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RS-485通信接口检测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888870.4 | 申请日: | 2020-09-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1172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 发明(设计)人: | 夏程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起程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12/24 | 分类号: | H04L12/24 |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尉保芳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中国(四川)自由***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rs 485 通信 接口 检测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RS‑485通信接口检测系统,包括多个信号输入模块、控制模块、多个报警模块和通信模块;每个信号输入模块的输入端作为信号输入端与RS‑485通信接口连接,用于采集RS‑485通信接口的电流信号,每个信号输入模块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控制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每个报警模块的输入端以及通信模块连接,通信模块用于将采集的电流信号发送至后台,报警模块用于当采集的电流信号异常时进行报警。通过信号输入模块采集RS‑485通信接口的电流信息,并通过通信模块传输至后台可实时监控RS‑485通信接口的运行状态,其次,当采集的某个RS‑485通信接口的电流超出控制模块中设置的电流阈值范围时,控制模块可触发对应的报警模块进行报警,快速定位故障节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RS-485通信领域,具体一种RS-485通信接口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RS485总线是一个定义平衡数字多点系统中的驱动器和接收器的电气特性的标准,该标准由电信行业协会和电子工业联盟定义。RS-485采用半双工工作方式,支持多点数据通信。RS-485总线网络拓扑一般采用终端匹配的总线型结构,即采用一条总线将各个节点串接起来,不支持环形或星型网络。
采用传统RS485总线手拉手模式进行组网时,某一节点损毁导致整个网络瘫痪不可用,在现有技术中,不能实时监控RS-485通信接口,且查找故障点困难,需要按每个节点进行逐一排查,不能快速定位故障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RS-485通信接口检测系统,可快速定位故障节点实现实时监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RS-485通信接口检测系统,包括多个信号输入模块、控制模块、多个报警模块和通信模块;
每个所述信号输入模块的输入端作为信号输入端与RS-485通信接口连接,用于采集所述RS-485通信接口的电流信号,每个所述信号输入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每个所述报警模块的输入端以及通信模块连接,所述通信模块用于将采集的电流信号发送至后台,所述报警模块用于当采集的电流信号异常时进行报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信号输入模块采集RS-485通信接口的电流信息,并通过通信模块传输至后台可实时监控RS-485通信接口的运行状态,其次,当采集的某个RS-485通信接口的电流超出控制模块中设置的电流阈值范围时,控制模块可触发对应的报警模块进行报警,快速定位故障节点。
进一步,每个所述信号输入模块包括依次电连接的电流采样电路、稳压单元和光电隔离单元,所述电流采样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RS-485通信接口连接,所述光电隔离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的输入端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电流采样电路采集RS-485通信接口的电流参数,再经过稳压后传输至光电隔离单元,光电隔离单元将采集的电信号进行电-光-电转换,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实现了电气隔离,抗干扰能力强,进行转换后传输至控制模块大大增加系统的可靠性。
进一步,所述电流采样电路包括接线端子、第一采样电阻、第二采样电阻、第一采样电容和第二采样电容;
所述第一采样电阻和所述第二采样电阻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接线端子连接,所述第一采样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采样电容连接,所述第一采样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采样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采样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采样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采样电容与所述第二采样电容的连接处接地。
进一步,所述稳压单元包括第一稳压二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一发光二极管;所述光电隔离单元包括型号为TIL117的第一光电隔离器和第三电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起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起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8887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