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活废水二次利用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887204.9 | 申请日: | 2020-09-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39038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 发明(设计)人: | 景世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景世龙 | 
| 主分类号: | E03C1/122 | 分类号: | E03C1/122;E03D1/00 | 
| 代理公司: | 太原新航路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2 | 代理人: | 王云峰 | 
| 地址: | 031800 山西省晋***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活 废水 二次 利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具体是一种生活废水二次利用装置,解决了现有生活废水难以二次利用的问题。一种生活废水二次利用装置,包括储水箱、位于储水箱下方的第一止回阀、位于第一止回阀下方的三通接头和位于三通接头右侧的第二止回阀;储水箱的顶壁开设有进水口、侧壁上部贯穿固定有溢流管;进水口上设置有过滤器,且过滤器的入口高于溢流管;储水箱的内腔底部与第一止回阀的入口连通;第一止回阀的出口与三通接头的上端管口连通;三通接头的右端管口与第二止回阀的出口连通。本实用新型实现了生活废水二次利用的目的,生活废水的收集、排出与溢流均可自动完成,无需手动操作,具有结构简易、实用性强、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户内管道用配水装置,具体是一种生活废水二次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水资源紧缺形势日益严峻,城市居民节约用水意识深入民心,据统计,我国有80%的居民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然而实践表明,现有生活废水存在难以二次利用的问题,大部分城市居民因缺乏生活废水二次利用装置,只能选择将日常生活污水直接排入下水道或是一次性冲入马桶,基于此,有必要设计一种生活废水二次利用装置,将生活废水收集,并在需要时自动冲入马桶,以解决生活废水难以二次利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生活废水难以二次利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生活废水二次利用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生活废水二次利用装置,包括储水箱、位于储水箱下方的第一止回阀、位于第一止回阀下方的三通接头和位于三通接头右侧的第二止回阀;储水箱的顶壁开设有进水口、侧壁上部贯穿固定有溢流管;进水口上设置有过滤器,且过滤器的入口高于溢流管;储水箱的内腔底部与第一止回阀的入口连通;第一止回阀的出口与三通接头的上端管口连通;三通接头的右端管口与第二止回阀的出口连通。
使用时,生活废水通过进水口流经过滤器后进入储水箱,溢流管与排水管道连通,将马桶底部进水口与三通接头的左端管口连通,市政自来水管道与第二止回阀的入口连通。当马桶排水阀闭合时,由马桶排水阀、第一止回阀与第二止回阀围成的T形闭合腔体内充满高压水体,在高压水体的压力作用下,第一止回阀的阀瓣处于最高位,即第一止回阀处于闭合状态;第二止回阀的阀瓣位于最右端,即第二止回阀处于闭合状态。当马桶排水阀打开时,T形闭合腔体内的高压水体泄压,高压水体经马桶排水阀流入马桶水箱,第二止回阀在市政自来水的高压作用下,其阀瓣向左移动,使得市政自来水流入T形闭合腔体内,继而流入马桶水箱,与此同时,第一止回阀在储水箱内水体的重力作用下,其阀瓣向下移动,使得储水箱内的生活废水流入T形闭合腔体内,与市政自来水混合后流入马桶水箱,由此将生活废水排入马桶水箱,实现生活废水二次利用的目的。当马桶完成冲水后,马桶排水阀自然关闭,在水锤效应的影响下,T形闭合腔体内的水体压力急骤升高,重新形成高压水体,在高压水体的压力作用下,第一止回阀与第二止回阀重新恢复闭合状态。在此过程中,过滤器能够过滤除去生活废水中的杂质;溢流管能够在储水箱水位高于溢流管时将多余生活废水从排水管道流出。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生活废水难以二次利用的问题。
所述第一止回阀与第二止回阀均为直通止回阀。
进水口通过企口结构设置有水箱盖。
一种生活废水二次利用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水箱盖旁侧的进水管,进水管的下部沿竖向贯穿固定于储水箱的顶壁。
将进水管与洗脸池的排水口直接连通,洗脸池的排水可直接流入储水箱内,省去了手动将生活废水倒入储水箱的过程,进而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便捷性。
储水箱的底壁中部开设有出水孔,第一止回阀的入口与出水孔连通。
储水箱的外底壁固定连接有安装箱,第一止回阀、三通接头与第二止回阀均设置于安装箱的内腔,且三通接头的左端管口、第二止回阀的入口均通过管道伸出安装箱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景世龙,未经景世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8720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