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保护行走安全和提醒社交距离的智能穿戴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21879746.1 | 申请日: | 2020-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8831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发明(设计)人: | 肖世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肖世军 |
主分类号: | G01B21/16 | 分类号: | G01B21/16;G08B21/02;G08B21/24 |
代理公司: | 江苏漫修律师事务所 32291 | 代理人: | 熊启奎;周晓东 |
地址: | 美国加利福尼***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保护 行走 安全 提醒 社交 距离 智能 穿戴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保护行走安全和提醒社交距离的智能穿戴设备,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与计算研判设备通过有线或无线互联,智能穿戴设备供用户穿戴且具有采集用户周围环境特征信息的传感器电路,计算研判设备与智能穿戴设备进行通讯,获取环境特征数据并对环境特征数据进行研判,发送提醒信息给智能穿戴设备,智能穿戴设备通过自带的提醒元件提醒用户注意周围环境中的危险、行人或障碍物。本实用新型通过智能穿戴设备对用户行走时周围环境中含有的危险、行人或障碍物进行提醒,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同时可以提醒行人保持社交距离,而且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不断的学习和优化,使得本实用新型成为智能化的设备,帮助用户实时地感知周围的环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工智能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保护行走安全和提醒社交距离的智能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社会工业化的发展,城市规模和居住人口的增长,机动车辆的数量不断增加,机动车辆如各类汽车、摩托车、电动车等引发的撞人致伤的交通事故越来越多。其中有几类行人群体涉及到的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最为严重,特别是有交通盲区的道路,如图1所示。第一类是分心行走的人,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在行走时使用手机。当一个人集中注意力看手机屏幕时,他对周围的视觉感知可以降低到平常的10%以下,同时其他感知比如听觉也会下降很多。在城市车辆密集的地区和街道,这些分心行走的人的安全隐患更严重,分心行走的安全隐患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二类是中小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人群需要每天从家到学校行走往返,经过城市车辆密集的地区和街道过马路时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特别是在交通盲区里,容易被转弯的机动车辆撞到。第三类是有视力缺陷的人(比如盲人),这类人群在室外行走时更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对于第一类人群,通过交通法规禁止行走看手机不太现实,而现有技术中还缺乏有效的防控手段;对于第二类学生人群,由于年龄较小,安全意识不足够成熟,需要辅助的防控技术;第三类是有视力缺陷的人,需要增加辅助监测周围交通状况的技术。另外,在需要保持社交距离的公共场所情形下,比如流行性呼吸道疾病,需要一种智能穿戴设备辅助监测周围行人的距离,当有他人靠近并在距离较近的情况下发出提醒,避免被靠近传染的风险,确保行走时的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的几类行人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无法提醒社交距离等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的保护行走安全和提醒社交距离的智能穿戴设备,能够对用户行走时周围环境中含有的危险、行人或障碍物进行提醒,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保持社交距离,而且可以通过人工智能不断学习和优化,具有智能化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保护行走安全和提醒社交距离的智能穿戴设备,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与计算研判设备通过有线或无线互联,智能穿戴设备供用户穿戴且具有采集用户周围环境特征信息的传感器电路,计算研判设备与智能穿戴设备进行通讯,获取环境特征数据并对环境特征数据进行研判,发送提醒信息给智能穿戴设备,智能穿戴设备通过自带的提醒元件提醒用户注意周围环境中的危险、行人或障碍物。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智能穿戴设备包括穿戴在人身体上的穿戴物以及与穿戴物固定或活动连接的一个或者多个智能模块,智能穿戴设备所含有的智能模块通过有线连接成一个完整电路或者通过无线通讯连接,至少一个智能模块包括通讯单元、提醒元件、物体传感器和微处理器。
至少一个智能模块中包括定位元件或/和转动定向感应元件。
物体传感器包括视觉传感器、听觉传感器、嗅觉传感器、超声传感器、红外激光雷达和射频雷达中的一种或多种。
提醒元件采用语音元件、振动元件和发光元件中的一种或多种。
智能穿戴设备为头戴智能设备。
智能穿戴设备为智能头环,包括若干个智能模块和将所述智能模块串接成环状的连接件,所述若干个智能模块通过电路连接或无线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肖世军,未经肖世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7974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