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二氧化碳培养箱双风道循环送风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878701.2 | 申请日: | 2020-09-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35760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 发明(设计)人: | 陈江;陈国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搏旅仪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2M3/00 | 分类号: | C12M3/00;C12M1/38;C12M1/36;C12M1/34;C12M1/04;C12M1/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和华启核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39 | 代理人: | 李韶娟 |
| 地址: | 201403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二氧化碳 培养 风道 循环 送风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培养箱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二氧化碳培养箱双风道循环送风系统,包括腔体和包裹在所述腔体外侧的保温层,所述腔体内设有离心叶轮、电机、加热翅片、风道外壳以及传感器,所述电机通过电机支架固定在腔体内,所述离心叶轮与电机之间通过电机转轴连接,所述离心叶轮设置在风道外壳端部,所述风道外壳容纳离心叶轮的一端形成进风口,所述风道外壳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出风口,所述风道外壳上设有二氧化碳气口以及加湿口;本实用新型采用双风道送风设计,使得二氧化碳培养箱内的温度均匀性、湿度均匀性以及二氧化碳浓度均匀性得到显著提升,循环风流速稳定,从而使得二氧化碳培养箱内不同培养架上的细胞培养效果差别较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培养箱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二氧化碳培养箱双风道循环送风系统。
背景技术
在目前生物技术领域中,二氧化碳培养箱内温度、二氧化碳浓度、湿度的均匀性,循环风流速的稳定性至关重要。目前现有的二氧化碳培养箱采用纵向送风、无风道的设计形式,使二氧化碳培养箱内的温度均匀性、湿度均匀性以及二氧化碳浓度均匀性差,循环风流速不稳定等缺点,造成二氧化碳培养箱内不同培养架上的细胞培养效果差别很大,影响了用户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二氧化碳培养箱双风道循环送风系统,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二氧化碳培养箱双风道循环送风系统,包括腔体和包裹在所述腔体外侧的保温层,所述腔体内设有离心叶轮、电机、加热翅片、风道外壳以及传感器,所述电机通过电机支架固定在腔体内,所述离心叶轮与电机之间通过电机转轴连接,所述离心叶轮设置在风道外壳端部,所述风道外壳容纳离心叶轮的一端形成进风口,所述风道外壳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进风口之间设有加热翅片,所述风道外壳上设有二氧化碳气口以及加湿口,所述传感器与外部控制模块连接,用以采集腔体内部温湿度以及二氧化碳浓度。
优选的,所述风道外壳的一侧设有风道加强板。
优选的,所述腔体的内壁四角采用R角结构。
优选的,所述离心叶轮采用双叶轮。
优选的,所述加热翅片采用U型或W型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采用双风道送风设计,使得二氧化碳培养箱内的温度均匀性、湿度均匀性以及二氧化碳浓度均匀性得到显著提升,循环风流速稳定,从而使得二氧化碳培养箱内不同培养架上的细胞培养效果差别较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二氧化碳培养箱双风道循环送风系统的方案如下:
参照图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搏旅仪器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搏旅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787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玻璃纤维拉丝机的主轴电机直连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玄参蒸透和风干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