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柔性电容式ITO触摸屏有效
申请号: | 202021877313.2 | 申请日: | 2020-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4130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凌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凯克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G06F3/044 |
代理公司: | 余姚德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9 | 代理人: | 戚秋鹏 |
地址: | 315400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柔性 电容 ito 触摸屏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柔性电容式ITO触摸屏,涉及触摸屏技术领域,包括柔性高分子基底、纳米金属线层、ITO层、柔性加固条、第一球形壳、第二球形壳、第三球形壳、第四球形壳、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第三开口、第四开口、第一柔性弧形条和第二柔性弧形条。本实用新型中将触摸屏各层之间使用柔性加固条进行连接,可有效加强纳米金属线层和ITO层与柔性加固条的连接关系,使得触摸屏各层之间的连接关系更加稳固,在保证触摸屏柔性弯曲的基础上有效提高使用寿命,可将柔性加固条与纳米金属线层和ITO层的接触范围扩大,进一步加强柔性加固条与纳米金属线层和ITO层的连接关系,从未进一步提高触摸屏各层之间的稳固性,延长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摸屏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涉及一种柔性电容式ITO触摸屏。
背景技术
触摸屏(Touch Panel)又称为“触控屏”、“触控面板”,是一种可接收触头等输入讯号的感应式液晶显示装置。触摸屏作为一种最新的电脑输入设备,它是简单、方便、自然的一种人机交互方式。电容式触摸屏技术是利用人体的电流感应进行工作的。电容触摸屏能很好地感应轻微及快速触摸、防刮擦、不怕尘埃、水及污垢影响,适合恶劣环境下使用。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柔性屏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现有的柔性电容式ITO触摸屏,在弯曲过程中各层之间的贴合稳固性不佳,导致触摸屏的使用寿命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电容式ITO触摸屏,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加强柔性电容式ITO触摸屏各层之间的贴合稳固性,提高触摸屏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柔性电容式ITO触摸屏,包括柔性高分子基底,所述柔性高分子基底顶部设有纳米金属线层,所述纳米金属线层顶部设有ITO层,所述柔性高分子基底顶部设有若干个柔性加固条,所述柔性加固条穿过所述纳米金属线层延伸至所述ITO层内部,所述柔性加固条外壁两侧对称设有第一球形壳,所述第一球形壳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第二球形壳,所述柔性加固条顶部中心设有第三球形壳,所述第三球形壳外壁两侧均设有第四球形壳,所述第一球形壳外壁一侧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二球形壳外壁一侧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三球形壳外壁一侧设有第三开口,所述第四球形壳外壁一侧设有第四开口,所述第二球形壳外壁远离所述柔性加固条一侧设有第一柔性弧形条,所述第四球形壳外壁远离所述第三球形壳一侧设有第二柔性弧形条。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电容式ITO触摸屏,将柔性高分子基底、纳米金属线层和ITO层三者之间使用柔性加固条进行连接,使得触摸屏各层之间的稳固性更佳,第一球形壳和第二球形壳可加强纳米金属线层与柔性加固条之间的连接关系,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使得纳米金属线层可进入第一球形壳和第二球形壳内部,进一步加强纳米金属线层与柔性加固条的连接关系,使得触摸屏稳固性更佳,第三球形壳和第四球形壳可加强ITO层与柔性加固条的连接关系,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使得ITO层可进入第三球形壳和第四球形壳内部,进一步加强ITO层与柔性加固条的连接关系,使得触摸屏各层之间的连接关系更加稳固,在保证触摸屏柔性弯曲的基础上有效提高使用寿命,第一柔性弧形条可将柔性加固条与纳米金属线层的接触范围扩大,进一步加强柔性加固条与纳米金属线层的连接关系,第二柔性弧形条可将柔性加固条与ITO层的接触范围扩大,进一步加强柔性加固条与ITO层的连接关系,可进一步提高触摸屏各层之间的稳固性,延长使用寿命,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球形壳的球半径大于所述第二球形壳的球半径,保证第一球形壳对第二球形壳支撑的稳定性。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球形壳的球半径小于所述第三球形壳的球半径,保证第三球形壳对第四球形壳支撑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凯克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凯克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7731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Wi-Fi通信的远程控制器
- 下一篇:节能镁合金3D打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