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伺服监控用红外传感模块安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1871186.5 | 申请日: | 2020-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6063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何振;李壮壮;杨喆;肖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河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F16M11/04 | 分类号: | F16M11/04;F16M11/12;F16M11/18 |
代理公司: | 郑州豫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61 | 代理人: | 马丽青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伺服 监控 红外 传感 模块 安装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监控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伺服监控用红外传感模块安装结构,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固定连接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安装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安装固定罩,所述固定罩上设有红外传感模块安装位置,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的轴线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的轴线、固定罩的轴线倾斜或垂直,本伺服监控用红外传感模块安装结构便于进行全方位的监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监控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伺服监控用红外传感模块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当下主流的监控设备最高能达到360°的监控效果,但对于监控设备上监控模块旋转轴的上、下两侧存在盲区,安装在户外的监控设备不能对这些区域进行有效的监控,不能对户外环境进行全方位的监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伺服监控用红外传感模块安装结构,解决监控设备不能进行全方位监控的问题。
其技术方案是,伺服监控用红外传感模块安装结构,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固定连接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安装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安装固定罩,所述固定罩上设有红外传感模块安装位置,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的轴线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的轴线、固定罩的轴线倾斜或垂直。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一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机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二连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罩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的长度可调节。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杆包括第一杆、第二杆,所述第一杆外套于所述第二杆,所述第一杆上紧贴所述第二杆的一端设有第一弧形卡片,所述第一弧形卡片螺栓连接第二弧形卡片,所述第一弧形卡片和第二弧形卡片围成外套于所述第二杆的环形结构,所述第二连杆与第一连杆的结构相同。
优选地,所述安装座为拐角结构,所述安装座的底板、侧板之间固定连接肋板,所述安装座的底板、侧板上开设安装孔。
优选地,所述固定罩的前端安装弧形的第一端盖,所述第一端盖的中间区域为平板结构。
优选地,所述固定罩的后端安装第二端盖,所述第二端盖上开设通孔,所述第二端盖在所述通孔处安装锥形管,所述锥形管为弹性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第二端盖上开设孔槽,所述孔槽外罩于所述通孔,所述孔槽内侧壁上开设内螺纹,所述孔槽通过所述内螺纹与环形板螺纹连接,所述环形板上紧贴所述通孔的侧面设有凸起的凸块,所述锥形管的大口端位于所述第二端盖与环形板之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伺服监控用红外传感模块安装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为:
1、通过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的旋转带动固定罩中的红外传感模块可转动到任意角度,可对固定罩的前、后、左、右、上、下进行全方位的监控,通过锥形管可防止雨水进入固定罩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座处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A-A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B-B向的剖面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C-C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安装座、2第一电机、3第二电机、4固定罩、5红外传感模块安装位置、6第一连杆、6.1第一杆、6.2第二杆、6.3第一弧形卡片、6.4第二弧形卡片、7第二连杆、8肋板、9安装孔、10第一端盖、11第二端盖、12通孔、13锥形管、14孔槽、15环形板、16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河科技学院,未经黄河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7118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插件机
- 下一篇:一种电池温度管理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