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六氟磷酸盐合成用无水氟化氢的电解脱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866745.3 | 申请日: | 2020-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9279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杨瑞甫;周利彬;陈东林;刘庭;蓝茂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龙德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7/19 | 分类号: | C01B7/19 |
代理公司: | 厦门原创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101 | 代理人: | 徐东峰 |
地址: | 364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磷酸盐 合成 无水 氟化氢 电解 脱水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六氟磷酸盐合成用无水氟化氢的电解脱水装置,包括置于电解槽内并且环绕包裹在正负极棒外圆周面的导腔结构,还有一活动开合在电解槽底部的吸取结构,所述吸取结构的出口与外腔密封结构连接,所述导腔结构包括外环圈与内环圈,所述正负极棒垂直插嵌在外环圈与内环圈的连接处,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电解槽的正负极棒附近以及二者之间流通的氟化氢液中设置导腔结构,能够加快溶液中电子的流通,提高正负极之间的电解效果,使氟化氢中的水分子能够被电离的更加的完全,将氟化氢溶液中的含水量降到最低,较好的去除氟化氢溶液中的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水氟化氢提纯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六氟磷酸盐合成用无水氟化氢的电解脱水装置。
背景技术
六氟磷酸盐特别是六氟磷酸锂,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以及电化学性能,已成为制造二次锂离子电池用的重要电解质之一,现有技术中合成六氟磷酸锂一般是采用在非水溶剂的氟化氢液体中利用五氟化磷与氟化锂反应来合成六氟磷酸锂,为了提高电解质的纯度,会对氟化氢进行脱水处理,氟化氢在常态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具有非常强的吸湿性,接触空气即产生白色烟雾,易溶于水,可与水无限互溶形成氢氟酸,氟化氢有吸湿性,在空气中吸湿后“发烟”。
基于上述描述本实用新型人发现,现有的一种六氟磷酸盐合成用无水氟化氢的电解脱水装置主要存在以下不足,比如:
现有技术只是对氟化氢进行简单的反应吸水,除水性能较差,易与电解质中的物质反应降低电解质的纯度,有部分采用电解的方式对氟化氢进行电解,在电解溶液中采用金属卤化物作为导电剂,在电解中会逐渐被消耗,随着电解反应的进行电解溶液中的电子导电效果会受到影响,使电解过程后期中的水分子更难以被电离,且电解过程往往需要持续很久才能够将溶液中的水分子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六氟磷酸盐合成用无水氟化氢的电解脱水装置,以解决现有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六氟磷酸盐合成用无水氟化氢的电解脱水装置,包括:
一电源与正负极棒的电解槽和锁紧在其两端的收气腔;
置于电解槽内并且环绕包裹在正负极棒外圆周面的导腔结构,还有一活动开合在电解槽底部的吸取结构,所述吸取结构的出口与外腔密封结构连接;
所述导腔结构包括外环圈与内环圈,所述正负极棒垂直插嵌在外环圈与内环圈的连接处。
根据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外环圈包括有环圈,环圈的内壁由若干层传输网构成,环圈与正负极棒垂直相交的位置镶嵌有套筒,环圈与环圈之间经由立柱连接在一起且处于同一垂直面上。
根据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传输网为若干个正六边形的固型框组合连接而成,固型框与固型框之间开设有贯通道。
根据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吸取结构包括有回转管,所述回转管中心为实心支撑柱,外部为空心弹簧结构,顶端经由阀门与电解槽的底部连接在一起。
根据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回转管内壁每一圈的底部均锁紧有流槽,流槽内流动的液体为浓硫酸,回转管的出口处扣接有泵机。
根据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收气腔距电解槽中电解质液的高度为5cm。
根据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外环圈、内环圈以及内部的所有结构采用的材料可为碳纳米管、碳纤维、石墨烯中的任意一种。
根据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外环圈与内环圈的高度高于正负极棒浸没在溶液部分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一种六氟磷酸盐合成用无水氟化氢的电解脱水装置,设计合理,功能性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龙德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龙德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6674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级提氦装置及氦气分离系统
- 下一篇:一种烟包翻转输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