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次性阴道镜用阴道窥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1856038.6 | 申请日: | 2020-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1688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李鑫伟;边丹秀;张永清;周珊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鑫伟 |
主分类号: | A61B1/32 | 分类号: | A61B1/32;A61B1/04;A61B1/303;A61B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廖娜 |
地址: | 311800 浙江省绍兴市暨***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次性 阴道镜 阴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次性阴道镜用阴道窥器,包括设备主体、窥镜器,设备主体设置有调焦键,连接块的一端安装有窥镜器,塑料活动螺丝的一侧安装有撑开头,窥镜器由防潮层、弹性层、抗菌层、干燥层和加固层组成。本实用新型通过窥镜器、调节把手和撑开头均由防潮层、弹性层、抗菌层、干燥层和加固层组成,使得强度高、模量高、吸水性低、高弹性、耐老化、耐油性、环保、无毒、成本低、质地轻盈、拒水吸油、保暖功能强、不含农药、化肥等化学残留物、干燥能力强、干燥速度快、能再生、具有较好的透明性、化学稳定性和耐候性,使得在进行检测时,降低对人体的伤害,不适感,且使用更安全,用于一次性使用的成本降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领域,特别涉及一次性阴道镜用阴道窥器。
背景技术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中国是世界上宫颈癌的高发国家,仅次于智利。我国每年约有15万妇女发病,其中约5.3万死亡,患病和死亡人数约占全世界近1/3。
阴道镜是1925年,由德国学者Hans Hinselman发明。阴道镜检查是在冷光源照明下,放大10~40倍,涂醋酸后直接观察宫颈等部位上皮和血管的变化,评价有无病变和病变程度,在可疑部位定点活检,进行病理学检查,是诊断子宫颈病变必不可少的工具。
阴道镜发明91年来,经历了光学阴道镜,电子数码阴道镜和光电一体阴道镜三个阶段。光学阴道镜指通过光学透镜系统成像的阴道镜,利用双眼在阴道纤维镜的目镜上直接观察宫颈,因为光学成像,所以具有非常高的分辨率。电子阴道镜指通过CCD将光学信息转变为数字信息成像的阴道镜,由于利用数码电子成像技术,摄像头离人体远,故成像分辨率不高。光电一体阴道镜集光学阴道显微镜及电子阴道镜之优点于一体,可实现同时在光学显微镜和电脑显示器上同时同步操作,具有强大的计算机图形管理辅助系统,方便快速地采集处理图像,然而,光电一体阴道镜的光学系统也是在体外成像。目前,上述现有的阴道镜的共同特点是从体外通过窥器暴露子宫颈后观察诊断,成像距离较远,使分辨率和放大倍数受到限制,对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尤其对阴道侧壁的观察存在局限性。
医用电子内窥镜是一种可插入人体体腔和脏器内腔进行直接观察、诊断、治疗的医用电子光学仪器。通过它能直接观察人体内脏器官的组织形态,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电子内窥镜不是通过光学镜头或光导纤维传导图像,而是通过装在内窥镜先端被称为“微型摄像机”的光电耦合元件CCD将光能转变为电能,再经过图像处理器“重建”高清晰度的、色彩逼真的图像显示在监视器屏幕上,电子内窥镜的主要结构由CCD耦合腔镜、腔内冷光照明系统、视频处理系统、和显示打印系统等部分组成,CCD耦合腔镜将CCD耦合器件置于腔镜先端,直接对腔内组织或部位进行直接摄像,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经电缆传输信号到图像中心,CCD光敏面由规律排列的二极管(像素)组成,一般可达到30~41万像素,分辨率较高,目前,阴道镜用阴道窥器均为一次性,当防护性不强,检查时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次性阴道镜用阴道窥器,可做到防护性强,材质更安全,对人体伤害更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次性阴道镜用阴道窥器,包括设备主体、窥镜器,所述设备主体设置有调焦键,所述设备主体的内部一端设置有摄像头,所述设备主体一端安装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一端安装有窥镜器,所述窥镜器的一侧设置有调节把手,所述调节把手的一侧设置有塑料活动螺丝,所述塑料活动螺丝的一侧安装有撑开头,所述窥镜器由防潮层、弹性层、抗菌层、干燥层和加固层组成,所述设备主体的一侧设置有调节按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潮层采用聚酯纤维为材料制作而成,所述弹性层采用热塑性弹性体为材料制作而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抗菌层采用木棉纤维为材料制作而成,所述干燥层采用无水氯化钙为材料制作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鑫伟,未经李鑫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5603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切割机的环保型废液处理箱
- 下一篇:一种废酸预处理吸附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