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垃圾焚烧炉排的新型矩阵式流量监测有效
申请号: | 202021853479.0 | 申请日: | 2020-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7131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发明(设计)人: | 达旭;冷松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柯宁能源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F1/00 | 分类号: | G01F1/00;G01F15/00;F23G5/50 |
代理公司: | 天津垠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48 | 代理人: | 王忠玮 |
地址: | 210032 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园***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垃圾 焚烧 新型 矩阵 流量 监测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垃圾焚烧炉排的新型矩阵式流量监测,属于垃圾焚烧排放技术领域。一种用于垃圾焚烧炉排的新型矩阵式流量监测,包括烟道,所述烟道底部设有吸风口,所述烟道位于吸风口上方的内壁设有吸风组件,且吸风组件上方设有矩阵式监测组件,所述矩阵式监测组件顶部连接有控制电路,且控制电路远离矩阵式监测组件的一端连接有电动转动轴,所述电动转动轴同轴连接有挡板;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了垃圾焚烧排放后烟尘的测量以及分类排放的问题,避免了因烟尘过多而导致排放效果不佳以及垃圾焚烧时产生有害物质的情况发生,针对不同的垃圾进行不同的排放标准,有利于后期对烟尘的处理以及对环境的保护,有效提高资源可利用回收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焚烧排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垃圾焚烧炉排的新型矩阵式流量监测。
背景技术
垃圾是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具有量大、成分复杂、具有污染性的特点,如不能妥善处理,就会产生影响环境卫生,污染环境的危害,垃圾焚烧是一种较为传统的处理垃圾方法,也是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城市垃圾处理技术,但是垃圾焚烧处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垃圾焚烧炉内温度控制在高于850℃,焚烧后体积比原来可缩小50-80%,分类收集的可燃性垃圾经焚烧处理后甚至可缩小90%,垃圾经过高温焚烧处理后,垃圾中的大量病菌、病毒、寄生虫卵等病原体被彻底消灭,垃圾焚烧前一般要经过分类和回收等工序,可实现垃圾资源化、减量化处理,垃圾焚烧可实现能量回收利用,指将垃圾的内能转换成热能、电能,包括焚烧发电、供热和热电联产,现有技术中,在垃圾焚烧排放时,大多是只做一次处理,而没有针对垃圾焚烧产生烟尘的成分做出处理,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垃圾焚烧炉排的新型矩阵式流量监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垃圾焚烧排放后烟尘的测量以及分类排放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用于垃圾焚烧炉排的新型矩阵式流量监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垃圾焚烧炉排的新型矩阵式流量监测,包括烟道,所述烟道底部设有吸风口,所述烟道位于吸风口上方的内壁设有吸风组件,且吸风组件上方设有矩阵式监测组件,所述矩阵式监测组件顶部连接有控制电路,且控制电路远离矩阵式监测组件的一端连接有电动转动轴,所述电动转动轴同轴连接有挡板,所述电动转动轴顶部连接有隔板。
优选的,所述吸风组件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表面中心处设有贯穿支撑板的驱动底座,且驱动底座底部同轴连接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表面设有若干组扇叶,所述驱动轴下方设有进风板。
优选的,所述矩阵式监测组件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部设有若干组矩阵式测量通道,且每组矩阵式测量通道内壁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底部表面设有若干组监测探头,且每组监测探头顶部连接有传递线路,每组所述传递线路远离监测探头的一端连接有分析器,所述分析器顶部与所述控制电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吸风组件与矩阵式监测组件之间横向设有颗粒滤板。
优选的,所述挡板远离电动转动轴的一端设有密封块。
优选的,所述驱动底座与进风板表面均设有通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垃圾焚烧炉排的新型矩阵式流量监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用于垃圾焚烧炉排的新型矩阵式流量监测,通过烟道内壁设有的吸风组件,将垃圾焚产生的烟雾吸取进入烟道,提高后续工作的工作效率。
2、该用于垃圾焚烧炉排的新型矩阵式流量监测,通过吸风组件上方设有的矩阵式监测组件,将吸风组件所吸取的烟雾通过矩阵式的通风管道进行充分的分析,有效了解垃圾焚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成分,提高工作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柯宁能源科技(南京)有限公司,未经柯宁能源科技(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534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