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上垃圾移动收集框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849713.2 | 申请日: | 2020-08-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6398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 发明(设计)人: | 石银安;蒋小健;李强;龚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东方水利智能装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6F7/06 | 分类号: | B66F7/06;B66F7/28;B63B35/32;E02B15/10 |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邓小兵 |
| 地址: | 618000 四川省德阳***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上 垃圾 移动 收集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上垃圾机械打捞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上垃圾移动收集框,包括框体、升降机构和平移机构;升降机构包括环形框架和两个分别设置于环形框架两侧的升降作动单元;平移机构包括承重板,承重板底部设置有导向单元和动力装置;升降作动单元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连接环形框架连接和承重板;框体设置于环形框架内部。本技术方案可与水上垃圾机械打捞设备完美配合,在河面垃圾打捞作业中起到重要作用,升降机构与平移机构配合实现框体在水平方向和重力方向上的直线运动,同时满足垃圾接收和垃圾卸载双项需要,进一步降低了卸垃圾工作的难度,提高卸垃圾的作业效率,使水面垃圾打捞作业更加自动化,为工作人员的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上垃圾机械打捞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上垃圾移动收集框。
背景技术
随着各领域经济的不断发展,江河区域的水上污染情况愈加严重,危害程度逐渐加深,水环境的前景令人担忧,水上漂浮物治理被提上日程。由于水质污染导致水环境复杂,为打捞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即巨大的工作量导致打捞人员身体吃不消,且水中可能存在的传染病毒、化学致癌物质等等对打捞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传统的人工打捞方式已经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水上垃圾机械打捞设备,尤其是打捞船和水上保洁机器人。
打捞船与水上保洁机器人最大的区别在于,打捞船上需要时刻有人操控驱使,而水上保洁机器人可做到尽可能的全自动无人打捞作业,但其两者都存在共同的问题,以打捞船为例,为了减小打捞船在水中受到的阻力,打捞船的船体一般设置为流线型,通过设计相应的船体长度,以增加船体的承载能力,并在船体上设置垃圾收集框,用于装打捞上来的垃圾。在打捞船工作的过程中,为了迎合水流趋势,便于打捞水面垃圾,一般在打捞船前侧设置拦漂结构和打捞结构,用于打捞迎面而来的河面垃圾,为了方便接收打捞结构打捞上来的垃圾,垃圾收集框一般靠船体前侧的一端设置,进一步的,基于打捞船的整体结构,当船体靠岸时,一般为后侧抵岸,因此不便于卸载垃圾。具体的,目前的垃圾收集框一般为固定式和独立式;固定式垃圾收集框是将垃圾收集框固定安装于船体上,通过内设垃圾袋来打包卸载垃圾,但由于垃圾收集框距离岸边较远,需要人工将垃圾移到岸上,不仅劳动强度大,且在移动垃圾的过程中,垃圾袋极易被穿上的螺钉等零件挂怀,导致垃圾散出,增大工作量,且在垃圾的重量影响下,工作人员难以在船上掌握平衡,严重影响到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独立式垃圾收集框则是将垃圾收集框通过一定的方法暂时固定在船体上,在卸载垃圾的过程中,拆掉固定结构,将垃圾收集框连同垃圾一同移上岸,如此一来更加增加了搬运重量,提高了卸载垃圾的难度。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水上垃圾移动收集框,利用机械控制垃圾收集框在纵向和横向上做直线运动,使垃圾收集框自动用到岸边,实现在岸上进行垃圾卸载工作,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为工作人员提供了安全保障,且进一步提高了水面垃圾打捞作业的自动化程度。
具体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东方水利智能装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东方水利智能装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4971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蔬菜三唑酮含量检测工作台
- 下一篇:一种密闭风量调节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