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装配式基坑支护双排空心管植桩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1848037.7 | 申请日: | 2020-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7379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杨有莲;刘波;罗杰;王龙;叶文龙;龙极波;任穗川;吴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27/12 | 分类号: | E02D27/12;E02D27/14;E02D5/52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9 | 代理人: | 李蕊 |
地址: | 610106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配式 基坑 支护 空心 管植桩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基坑支护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装配式基坑支护双排空心管植桩结构,包括第一管桩和第二管桩,所述第一管桩和第二管桩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管桩的侧面顶部和第二管桩的侧面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圈,所述固定圈的侧面四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的表面设置有螺纹筒,螺纹筒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螺纹柱;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管桩和第二管桩,能够形成双排管桩支护结构,便于进行支护,通过设置固定圈、连接头、螺纹筒,能够便于进行对双排管桩进行连接和固定,并便于进行多排或多列管桩进行快速的固定连接,提高了施工速度,通过设置螺纹柱和固定板,能够提高固定圈之间的强度,避免管桩出现相对位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基坑支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基坑支护双排空心管植桩结构。
背景技术
在建筑工程中,常用的基坑支护主要有:排桩、地下连续墙、水泥土墙等形式,但上述形式均存在工程造价较高、材料消耗大、施工工期长、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等问题,而管桩技术相对成熟,能够节省材料、造价低、施工进度块等优势,但是管桩在桩头固定和连接时具有一定的不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施工进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基坑支护双排空心管植桩结构,具有便于固定、便于施工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基坑支护双排空心管植桩结构,包括第一管桩和第二管桩,所述第一管桩和第二管桩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管桩的侧面顶部和第二管桩的侧面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圈,所述固定圈的侧面四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的表面设置有螺纹筒,所述螺纹筒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螺纹柱。
优选的,所述连接头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连接头均匀分布在固定圈的四周。
优选的,所述连接头的表面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螺纹筒与连接头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管桩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上连接板,所述第一管桩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下连接板,所述下连接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桩尖。
优选的,所述螺纹筒顶部的螺纹柱表面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为两个一组交叉设置。
优选的,所述固定圈、连接头和螺纹筒均为耐腐蚀金属材料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管桩和第二管桩,能够形成双排管桩支护结构,便于进行支护,通过设置固定圈、连接头、螺纹筒,能够便于进行对双排管桩进行连接和固定,并便于进行多排或多列管桩进行快速的固定连接,提高了施工速度,通过设置螺纹柱和固定板,能够提高固定圈之间的强度,避免管桩出现相对位移。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管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管桩;2、第二管桩;3、连接头;4、固定圈;5、螺纹筒; 6、桩尖;7、上连接板;8、下连接板;9、螺纹柱;10、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大学,未经成都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4803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浪费的胶水出料阀门
- 下一篇:一种实验室污染物收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