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预制构件成型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847922.3 | 申请日: | 2020-08-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7870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 发明(设计)人: | 周兆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兆弟 |
| 主分类号: | B28B7/24 | 分类号: | B28B7/24;B28B7/00;B28B23/04;B28B17/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580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制构件 成型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预制构件成型设备,包括:模具,沿其长度方向形成有至少一个预制构件成型腔;张拉台座,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承力梁,承力梁沿模具轴向方向形成有供承力杆穿过的贯穿孔;张拉设备,张拉设备包括动力部和动力输出部,动力输出部与承力杆可拆卸连接;其中,模具布置于两个承力梁的相对区间内,两个承力梁分别对应布置有张拉设备,两个张拉设备分别抵靠在承力梁的外侧,动力输出部连接承力杆,承力杆活动连接传力组件,传力组件与待受力件可拆卸连接,实现对模具内同一轴线上的待受力件施加预应力。这样,模具的两端设置有承力梁和张拉设备,可同时在模具两端施加张拉力,保证待受力承受足够的张拉力,生产出合格的预制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制构件成型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装配式建筑的快速发展,预制构件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如何快速且高效的生产合格的预制构件是生产厂家都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预制构件是指按照设计规格在工厂或现场预先制成的钢、木或混凝土构件。对于预制构件来说,非常重要的一个生产步骤是张拉。张拉主要分为先张法和后张法两种,先张法主要用于预制构件厂生产中小型预制构件,后张法主要用于在现场对于大型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施工。
首先,对于长度较长的预制构件,通常采用一端固定,一端张拉,在实际施工中,因模具形变、张拉件倾斜等原因,无法保证模具及其相连部件位于同一直线上,张拉机沿着模具长度方向产生的分力才是实际产生作用的张拉力,这样,当张拉机施加标准张拉力时,模具中的待受力件由于分力的原因,待受力件所承受的张拉力是不足的,这就导致,无法生产出合格的预制构件。
其次,目前大多数张拉机都是采用液压缸作为动力部,液压缸伸出的液压杆通常与张拉杆是连接;当采用其他动力部时,基本也需保证动力部输出轴的作用力与张拉杆是连接,在此前提下,在对斜着的张拉杆张拉时,张拉机的负荷较高,会对张拉杆和张拉机的动力部造成损坏,降低张拉机的寿命。
再次,目前大多数张拉设备都是通过抵靠模具对模具内的待受力件进行张拉,待受力件可直接是预制构件的受力主筋或者张拉板,对模具的承力要求较高,经常使用后发生形变,造成张拉不足;为了改进以上不足,申请人提出了在模具外设置挡墙,通过挡墙配合张拉杆对模具内的待受力件进行张拉,这种方式可以降低对模具材料的要求,但是,这种形式依然存在张拉机显示数值与待受力件承受拉力不符的情况,即张拉机显示虚高的情况,该问题仍会导致模内待受力件达不到饱和张拉,导致生产质量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如何对内待受力件实现饱和张拉或实际有效张拉的问题,以提高生产质量及其稳定性。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预制构件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模具,所述模具沿其长度方向形成有至少一个预制构件成型腔;
张拉台座,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承力梁,所述承力梁沿模具轴向方向形成有供承力杆穿过的贯穿孔;
张拉设备,所述张拉设备包括动力部和动力输出部,所述动力输出部与承力杆可拆卸连接;
其中,所述模具布置于两个承力梁的相对区间内,所述的两个承力梁分别对应布置有张拉设备,两个张拉设备分别抵靠在承力梁的外侧,通过动力输出部连接承力杆,承力杆活动连接传力组件,传力组件与待受力件可拆卸连接,进而实现对模具内同一轴线上的待受力件施加预应力。
进一步的,上述的预制构件成型设备中,还具有如下特征:所述传力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连接器,所述连接器至少设有两个连接座,至少一所述连接座与承力杆连接,至少一所述连接座与待受力件相连;
优选,所述承力杆靠近模具内的端部上设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可在连接座内进行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兆弟,未经周兆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479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氨基硅油乳化釜密封结构
- 下一篇:一种boost升压电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