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角度可调的人工听骨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847667.2 | 申请日: | 2020-08-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6626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 发明(设计)人: | 龚霄阳;汪李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F2/18 | 分类号: | A61F2/18;A61F2/28 |
| 代理公司: | 南京擎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65 | 代理人: | 涂春春 |
| 地址: | 21002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角度 可调 人工 听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角度可调的人工听骨,包括贴合在鼓膜上的第一顶板、高度调节装置、用于抓紧镫骨的夹紧组件和竖螺杆,第一顶板固定在竖螺杆的顶部,所述竖螺杆设置在高度调节装置中,所述高度调节装置的下方与夹紧组件相连接,通过在夹紧座的中部位置设置卡板,卡板的位置使得夹紧座能够根据不同患者的镫骨的情况安装在镫骨处,卡板能够贴合在镫骨的上方或者下方与镫骨进行连接,有效的通过两种安装方式应对不同的镫骨情况,并且夹紧座与镫骨的固定不需要像传统的那样使用明胶海绵等物体进行填塞,只需要通过两个对应的连接板的啮合就能够固定两个连接臂,操作简单且稳定性强,有效的避免出现长时间使用装置与镫骨脱离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角度可调的人工听骨。
背景技术
现今耳鼻喉科患者中,经常会遇到听力较差的患者,有相当一部分在检查后发现是病变侵犯中耳所致,同时可能破坏中耳内的听小骨,此时手术就会涉及人工听骨置入。人工听骨代替了原本听小骨的位置,在鼓膜和镫骨头之间重新建立起有效的连接,使声音仍然可以从鼓膜传导至内耳,术后平均听力提高可以达到17.5分贝。然而在镫骨完整的情况下,可以置入部分型人工听骨,部分型人工听骨底座置于镫骨头上,相对比较稳定,但在中耳病变同时侵犯镫骨时,镫骨头及前后足弓消失,仅存镫骨底板时,此时需置入全部型人工听骨,现在一般是直接将人工听骨脚部直接放置于底板上,仅使用明胶海绵填塞周围以固定,周围无其他辅助固定,这就造成了全部型人工听骨的稳定性较差,术后患者活动易造成人工听骨移位从而导致手术失败的情况出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角度可调的人工听骨,能够在镫骨头及前后足弓消失,仅存镫骨底板时,人工听骨的底座依旧能够稳定的连接在镫骨底板上,并且不需要使用明胶海绵等填塞周围的空隙进行进行固定,增强全部型人工听骨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人工听骨置入手术的成功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一种角度可调的人工听骨,包括贴合在鼓膜上的第一顶板、高度调节装置、用于抓紧镫骨的夹紧组件和竖螺杆,第一顶板固定在竖螺杆的顶部,所述竖螺杆设置在高度调节装置中,所述高度调节装置的下方与夹紧组件相连接;
所述夹紧组件包括两个弧形的连接臂和两个夹紧座,所述两个弧形的连接臂对称固定在高度调节装置的下方并处于镫骨底板的两侧,所述连接臂的自由端固定有连接镫骨底板的夹紧座,所述在夹紧座的一侧中部位置横向设有卡板,所述卡板贴合连接在镫骨底板上。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先对竖螺杆在高度调节装置中的位置进行调节,从而改变固定在竖螺杆上的第一顶板与夹紧组件之间的位置,使得第一顶板能够在手术中与鼓膜相互贴合,而夹紧组件则能够连接在镫骨底板上;当镫骨比较完整时,可以在连接臂与镫骨进行连接时,将镫骨底板放置在卡板的下方,通过两个夹紧座下方的侧壁与镫骨进行连接夹紧,当镫骨头及前后足弓消失,仅存镫骨底板时,将卡板放置在镫骨底板的下方,使得卡板能够从下方对镫骨底板进行承托,从而避免夹紧组件与镫骨脱离,有效的通过两种安装方式应对不同的镫骨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高度调节装置包括调节柱和定位套筒,两个弧形的连接臂对称固定在调节柱的下方,所述调节柱的上方与定位套筒固定连接且调节柱和定位套筒相互连通,所述调节柱通过内表面预设的内螺纹与竖螺杆外部的外螺纹螺纹连接,所述竖螺杆贯穿定位套筒设置在调节柱中,竖螺杆能够在调节柱中通过螺纹转动,从而改变竖螺杆在调节柱中的位置。
所述定位套筒的侧壁上预留有与螺纹杆螺纹连接的螺纹孔,所述螺纹杆在螺纹孔中转动伸缩并贴合限定在竖螺杆的侧壁上,当竖螺杆在调节柱中转动至合适的位置后,再转动螺纹杆使其在螺纹孔转动逐渐靠近竖螺杆,从而将竖螺杆在定位套筒中的位置限定,螺纹升降的结构保证竖螺杆不会滑动脱离,而定位套筒则能够进一步的固定竖螺杆,长期有效的保证第一顶板的高度位置不会发生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4766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抗静电和抗褶皱功能的织物结构
- 下一篇:螺丝锁付装置及螺丝装配机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