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的发射组件和充电组件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841458.7 | 申请日: | 2020-08-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02574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 发明(设计)人: | 孙建;寇秋林;陈小祥;张建康;钟财;梁华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万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F27/24 | 分类号: | H01F27/24;H01F27/245;H01F27/28;H01F27/30;H01F27/08;H01F38/14;H02J50/10;B60L53/12 |
| 代理公司: | 杭州宇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1 | 代理人: | 李学红 |
| 地址: | 20012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汽车 无线 充电 发射 组件 结构 | ||
1.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的发射组件,包括自上而下依次组装的第一非金属外壳(104)、发射线圈(101)、发射磁芯(102)和第一金属壳体(103),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磁芯(102)包括至少2层交错堆叠的铁氧体层,每层铁氧体层均由若干铁氧体拼接而成,其中对应发射线圈外围的铁氧体层靠近发射线圈,其余铁氧体层对应发射线圈(101)的中心位置依次缩进设置,且逐渐远离发射线圈(101),所有铁氧体层堆叠拼接的形状在平面的投影对应发射线圈(101)的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磁芯(102)包括3层交错堆叠的铁氧体层,分别为对应发射线圈(101)外围且靠近发射线圈(101)设置的第一铁氧体层(43),相对第一铁氧体层(43)缩进堆叠且远离发射线圈(101)设置的第二铁氧体层(44),以及相对第二铁氧体层(44)缩进且对应发射线圈中心位置设置的第三铁氧体层(4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铁氧体至少分为第一类铁氧体(41)和第二类铁氧体(42),所述第一类铁氧体(41)在水平面的投影对应发射线圈的四角位置和中间位置,所述第二类铁氧体(42)在水平面的投影对应发射线圈的其他位置且投影正方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铁氧体(41)的短边和第二类铁氧体(42)的边长尺寸相等,第一类铁氧体(41)的长边尺寸为第二类铁氧体(42)边长尺寸的2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射组件,其特征在于:拼接安装的铁氧体之间设有间隙,所述间隙沿线圈长度方向的投影宽度为沿宽度方向投影宽度的3-5倍。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发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铁氧体为软磁材料,厚度为2.0-10mm。
7.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的充电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行设置的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发射组件(10)和接收组件(20),所述接收组件(20) 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安装的第二金属壳体(203)、接收磁芯(202)、接收线圈(201)和第二非金属外壳(20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电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线圈(101)和/或接收线圈(201)为至少2根长度相等的利兹线(30)绕制的空心的螺旋线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电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线圈(101)和/或接收线圈(201)利兹线(30)绕制的线圈匝数相同,且绕制的弯曲半径相等;相邻两匝利兹线(30)的过渡处(307)为相互错开的弧度相切连接结构,利兹线(30)的两端与过渡处(307)对应的位置为相互错开的弧度相切连接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充电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利兹线(30)由漆包线(301)绞合组成,且中间设有通过冷却介质的冷却管(303),外包尼龙丝(30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万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万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4145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滚珠丝杠副加速退化试验平台
- 下一篇:一种模拟火箭布雷车的火箭控制计算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