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生儿科奶瓶喂养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836104.3 | 申请日: | 2020-08-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476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 发明(设计)人: | 苏绍玉;张秀娟;曾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J9/00 | 分类号: | A61J9/00;A61J9/06;A61J11/00;A61B5/1455 |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华智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70 | 代理人: | 何凡 |
| 地址: | 61004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生 儿科 奶瓶 喂养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生儿科奶瓶喂养系统,涉及医疗护理辅助用品技术领域,其包括用于固定奶瓶的万向支架和血氧检测器,万向支架上设置有奶嘴拔出机构,奶瓶包括保温式瓶体和瓶盖,瓶盖上端连接有奶嘴,奶嘴与瓶体通过设置在瓶盖内的奶液通道连通,奶液通道上设置有流量控制机构,血氧检测器通过蓝牙通讯模块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与流量控制机构、奶嘴拔出机构和血氧异常报警器连接。解决了现有医院儿科中给新生儿患者喂奶不能离人导致效率低、人工成本高的问题;同时通过万向支架可以连接安抚新生儿患者的无孔奶嘴,能够在患儿进行有创操作以及禁食时进行安抚,降低了有创操作的风险,提高了患儿的舒适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护理辅助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生儿科奶瓶喂养系统。
背景技术
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由于疾病或其他因素在出生后需要转到新生儿科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每日的奶液都是使用奶瓶由医护人员轮流进行喂养,使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高,每名医护人员需要同时照顾多名新生儿,需要在完成一名新生儿的喂养后才能喂养下一名新生儿,使得新生儿饥饿以后不能及时进行喂养。在喂养过程中,由于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一些身体功能发育不完全,使用现有技术中的常规奶瓶进行喂养,很容易在吃奶过程中出现呛奶或者误吸,造成呼吸异常甚至窒息,所以在给新生儿奶瓶喂奶过程中不能离人,但这样降低了工作效率,增加了人力成本。
另外目前对于患有各种疾病如各种消化道疾病的新生儿患者不能进行喂养的患儿,以及需要进行各种有创操作如静脉穿刺、抽血等的患儿,其安抚问题还没有很好的恰当的方法进行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生儿科奶瓶喂养系统,解决了现有医院新生儿科中给新生儿患者喂奶只能一对一进行,导致效率低、人工成本高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提供一种新生儿科奶瓶喂养系统,其包括用于固定奶瓶的万向支架和血氧检测器,万向支架上设置有奶嘴拔出机构,奶瓶包括保温式瓶体和瓶盖,瓶盖上端连接有奶嘴,奶嘴与瓶体通过设置在瓶盖内的奶液通道连通,奶液通道上设置有流量控制机构,血氧检测器通过蓝牙通讯模块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与流量控制机构、奶嘴拔出机构和血氧异常报警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奶瓶通过万向支架固定,能够根据实际需要任意调节奶瓶的位置和倾斜角度,在喂养婴儿时,能够解放医护人员的双手,将奶瓶调整到最合适喂奶的位置。新生儿在吃奶过程中,血氧检测器实时监测婴儿的血氧饱和度,在其血氧饱和度发生变化时能够及时将信号通过蓝牙通讯模块传递给控制器,通过控制器控制奶嘴拔出机构将奶嘴从婴儿口里拔出,同时控制器控制流量控制机构将奶液通道关闭并启动血氧异常报警器报警,通知医护人员进行处理,能够及时发现婴儿有可能呛奶或者误吸,并及时将奶嘴移走和关闭奶液通道防止使事态进一步严重,提高了安全性,使的真正能够代替医护人员对儿科的众多新生儿喂奶,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喂养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新生儿科奶瓶喂养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奶嘴拔出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流量控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奶瓶;11、瓶体;12、瓶盖;13、奶嘴;2、万向支架;21、长形挠性件;22、支架底座;221、螺杆;222、第一夹板;223、第二夹板;224、紧固螺套;23、万向节;3、血氧检测器;4、奶嘴拔出机构;41、托架;411、凸条;412、弧形凹槽;42、连杆机构;421、第一连杆;422、第二连杆;43、套环;44、电动拉伸器;441、牵引绳;442、绕线器;443、电动机;5、流量控制机构;51、弹性气囊;52、气泵。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未经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361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