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苗木丛枝菌根真菌分室培养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834392.9 | 申请日: | 2020-08-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4598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 发明(设计)人: | 张林平;吴斐;林宇岚;张扬;霍光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农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G9/16 | 分类号: | A01G9/16;A01G9/24;A01G18/10 |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3 | 代理人: | 崔瑞迎 |
| 地址: | 330045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苗木 菌根 真菌 培养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分室培养装置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苗木丛枝菌根真菌分室培养装置,包括自动供水机构,自动供水机构包括L形的水箱,水箱横向的箱面上依次相邻设置有培养室、缓冲室和菌丝室,水箱竖向箱面上设置有第一喷水件,第二喷水件和第三喷水件,培养室、缓冲室和菌丝室内部分别设置有湿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均与水箱外壁设置的控制器电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自动供水机构实现了分别对培养室,缓冲室和菌丝室的自动供水,根据培养室,缓冲室和菌丝室的水含量进行供水,有效的实现了水分管理,防止了苗木旱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分室培养装置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苗木丛枝菌根真菌分室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菌根是自然界中一种普遍的植物共生现象,它是土壤中的菌根真菌菌丝与高等植物营养根系形成的一种联合体。共生真菌从植物体内获取必要的碳水化合物及其他营养物质,而植物也从真菌那里得到所需的营养及水分等,从而达到一种互利互助、互通有无的高度统一。它既具有一般植物根系的特征,又具有专性真菌的特性。
为了研究丛枝菌根真菌对于苗木根系的影响,对苗木进行分室培养,现有的分室培养装置比较简陋,无法合理的进行水分管理,经常引起苗木旱死。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苗木丛枝菌根真菌分室培养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苗木丛枝菌根真菌分室培养装置,有效的实现了水分管理,防止了苗木旱死。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苗木丛枝菌根真菌分室培养装置,包括:
自动供水机构;
所述自动供水机构包括L形的水箱,所述水箱横向的箱面上依次相邻设置有培养室、缓冲室和菌丝室;
所述水箱竖向箱面上设置有第一喷水件、第二喷水件和第三喷水件,所述第一喷水件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喷水件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三喷水件上设置有第三电磁阀;
所述第一喷水件与所述培养室位置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喷水件与所述缓冲室位置对应设置,所述第三喷水件与所述菌丝室位置对应;
所述培养室、缓冲室和菌丝室内部分别设置有湿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所述第三电磁阀均与所述水箱外壁设置的控制器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培养室与所述缓冲室之间、所述缓冲室与所述菌丝室之间均镶嵌设置有分隔夹板;
所述分隔夹板包括第一夹持框和第二夹持框,所述第一夹持框和所述第二夹持框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夹持框和第二夹持框之间设有尼龙网。
优选的,所述第一喷水件包括导水管,所述导水管一端与所述水箱连通,另一端连通有喷头;
所述第一喷水件、第二喷水件和第三喷水件结构相同。
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持框与所述缓冲室侧壁接触的两侧壁均设置有密封层,所述第二夹持框与所述缓冲室侧壁接触的两侧壁均设置有密封层。
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持框与所述第二夹持框靠近的一侧面上设有若干凹槽,所述第二夹持框与所述第一夹持框靠近的一侧面设置有与所述凹槽适配形成卡位、且一一对应的凸起。
优选的,所述水箱底部还设置有若干自带锁的滚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分室培养装置通过设置自动供水机构实现了分别对培养室,缓冲室和菌丝室的自动供水,根据培养室,缓冲室和菌丝室的水含量进行供水,有效的实现了水分管理,防止了苗木旱死;通过分隔夹板夹持尼龙网,使得菌丝可以穿过获得营养,但是防止苗木根系穿过,能够实现对照培养。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农业大学,未经江西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3439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应用于国际商务谈判的专用谈判桌
- 下一篇:一种医用护理教学用输液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