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冷式回转油缸有效
申请号: | 202021833972.6 | 申请日: | 2020-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339293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金灿灿;罗国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京速机床附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5/14 | 分类号: | F15B15/14;F15B15/20;B23B31/30;B23Q1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75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冷式 回转 | ||
本申请涉及一种内冷式回转油缸,涉及回转油缸技术领域,包括缸体和安装座,缸体包括前缸和后缸,前缸和后缸通过螺栓连接以在前缸和后缸之间形成活塞腔,活塞腔内沿缸体轴向方向滑移连接有活塞杆,缸体内设置有油路轴,油路轴转动设置于安装座内,油路轴内设有第一油路、第二油路,安装座上对应设置有与第一油路相通的第一进油口以及与第二油路相通的第二进油口,活塞杆上设有出液口,安装座上设有进液口,油路轴穿设于活塞杆内,油路轴内开设有连通进液口和出液口的冷却液通道。本申请通过设置冷却液通道,使得喷淋口对准夹盘的轴心处,便于冷却液喷淋至管状工件内,从而具有便于对管状工件内壁进行降温和除屑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回转油缸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内冷式回转油缸。
背景技术
目前回转油缸用途广泛,在机床加工中常用到回转油缸。回转油缸安装在机床主轴后端并跟随主轴转动,通过输出往复推拉力驱动卡盘或夹具夹紧或松开工件。
当对管状工件加工时,回转油缸配合中空液压卡盘安装使用。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冷却液从外喷淋至工件上,对工件进行降温或除屑。
上述相关技术中,发明人认为:在对管状工件的管内壁进行加工时,传统冷却液的喷淋方式只能喷淋至管状工件的外部,冷却液无法进入管状工件的管内壁进行降温或除屑。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便于对管状工件的管内壁进行降温或除屑,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冷式回转油缸。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内冷式回转油缸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内冷式回转油缸,包括缸体和安装座,所述缸体包括前缸和后缸,所述前缸和后缸通过螺栓连接以在所述前缸和所述后缸之间形成活塞腔,所述活塞腔内沿所述缸体轴向方向滑移连接有活塞杆,所述缸体内设置有油路轴,所述油路轴转动设置于所述安装座内,所述油路轴内设有第一油路,所述第一油路与靠近所述后缸一侧的活塞腔相连通,所述油路轴内还设有第二油路,所述第二油路与靠近所述前缸一侧的活塞腔相连通,所述安装座上对应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油路相通的第一进油口以及与所述第二油路相通的第二进油口,所述活塞杆上设有出液口,所述安装座上设有进液口,所述油路轴穿设于所述活塞杆内,所述油路轴内开设有连通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的冷却液通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加工管状工件的内壁时,油液进入第一进油口后,通过第一油路进入活塞腔靠近后缸的一侧,推动活塞杆于活塞腔内朝前缸移动,带动卡盘将管状工件夹紧。在主轴带动缸体的转动下,活塞杆随缸体带动油路轴于安装座内转动,实现对管状工件内壁的加工。当需要将管状工件取下时,油液进入第二进油口后,通过第二油路进入活塞腔靠近前缸的一侧,推动活塞杆于活塞腔内朝油缸移动,进而带动卡盘松开工件,实现对管状工件的取放。在加工过程中,冷却液从进液口进入油路轴内的冷却液通道,经过活塞杆从出液口喷淋至管状工件的内壁上,实现对管状工件内壁进行降温和除屑。因此通过设置冷却液通道,利用油路轴作为冷却液通道的载体,使得冷却液通道贯穿缸体和安装座,使得喷淋口对准夹盘的轴心处,便于冷却液喷淋至管状工件内,从而便于对管状工件内壁进行降温和除屑。
可选的,所述活塞杆包括滑移于所述活塞腔的活塞盘、套设于所述油路轴上的活塞管,所述活塞管朝远离所述后缸的方向延伸出所述前缸,所述活塞管延伸出所述前缸的一端与所述出液口相通,所述活塞盘将所述活塞腔分隔为与所述第一油路相通的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油路相通的第二腔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京速机床附件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京速机床附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339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烫伤艾灸装置
- 下一篇:一种中档窑炉用的脱硫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