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耦合铝储能和超临界CO2循环发电的多联产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833201.7 | 申请日: | 2020-08-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5456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 发明(设计)人: | 白文刚;张纯;乔永强;张旭伟;顾正萌;李红智;姚明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1K25/10 | 分类号: | F01K25/10;F01K7/32;F01K27/00;F01D15/10;C25C3/06;C01B3/08;C01D7/00 |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何会侠 |
| 地址: | 71003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耦合 铝储能 临界 co2 循环 发电 联产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耦合铝储能和超临界CO2循环发电的多联产系统,该系统包括金属燃料铝储能子系统和超临界CO2循环发电子系统;金属燃料铝储能子系统包括氧化铝电解装置、碱液反应器、NaAlO2反应器、Al(OH)3反应器和储氢罐;超临界CO2循环发电子系统包括碱液反应器、透平、高温回热器、低温回热器、再压缩机、预冷器和主压缩机;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基于金属燃料铝储能、超临界CO2循环发电、制氢、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进行有效地耦合,具有储能密度高、储能周期长可实现永久储存、燃料循环再生无消耗、可实现电力、氢气、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多联产和便于开展全球能源贸易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高效发电和先进储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耦合铝储能和超临界CO2循环发电的多联产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大气污染和气候变暖形势的日趋严峻,传统的以化石能源为主的发电系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从世界范围来看,各国都在努力提高自身电力结构中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比例。未来,世界能源领域的发展趋势必然是可再生能源逐步替代化石能源。然而,可再生能源由于自身的间歇性、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严重阻碍了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发展。未来要实现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必须依赖大规模和长周期储能技术的发展和支撑。
目前,储能技术领域的研究十分活跃,各种储能技术迅猛发展,如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锂电池储能、超级电容器储能、飞轮储能、储氢等。然而,现有的储能技术难以同时满足储能密度大、可移动性、自耗损失小和全球能源贸易的要求。因此,需要开发一种新的储能技术,从而使可再生能源发电在全世界范围内向更深、更广方向发展。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耦合铝储能和超临界CO2循环发电的多联产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将基于金属燃料铝储能、超临界CO2循环发电、制氢、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进行有效地耦合,具有储能密度高、储能周期长可实现永久储存、燃料循环再生无消耗、可实现电力、氢气、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多联产和便于开展全球能源贸易等优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耦合铝储能和超临界CO2循环发电的多联产系统,包括金属燃料铝储能子系统和超临界CO2循环发电子系统;
所述金属燃料铝储能子系统包括氧化铝电解装置1、碱液反应器2、NaAlO2反应器3、Al(OH)3反应器4和储氢罐5;氧化铝电解装置1的电源由可再生能源提供,氧化铝电解装置1的阴极连通碱液反应器2的燃料进口,将电化学反应产生的金属燃料铝送入碱液反应器2,金属燃料铝在碱液反应器2中与水发生放热反应并产生氢气;碱液反应器2的氢气出口与储氢罐5的进口相连通,碱液反应器2的溶液出口与NaAlO2反应器3的溶液进口相连通;NaAlO2反应器3的溶液出口与Al(OH)3反应器4的溶液进口相连通,Al(OH)3反应器4反应所需的热源来自于可再生能源;Al(OH)3反应器4的出口通过循环管路与氧化铝电解装置1的熔融电解液进口相连通;在Al(OH)3反应器4中发生热分解反应2Al(OH)3=Al2O3+3H2O;NaAlO2反应器3的气体进口与来自燃煤电站烟气CO2捕集装置的CO2出口相连通,在NaAlO2反应器3中,NaAlO2溶液与CO2发生反应生成Al(OH)3,同时可生成重要的化工原料Na2CO3和NaHCO3;
所述的超临界CO2循环发电子系统包括碱液反应器2、透平6、高温回热器7、低温回热器8、再压缩机9、预冷器10和主压缩机11;低温回热器8的热侧出口分为两路,其中一路经预冷器10与主压缩机11的入口相连通,主压缩机11的出口与低温回热器8的冷侧入口相连通,另一路与再压缩机9的入口相连通,再压缩机9的出口与低温回热器8的冷侧出口通过管道并管后与高温回热器7的冷侧入口相连通,高温回热器7的冷侧出口与碱液反应器2的工质入口相连通,碱液反应器2的工质出口与透平6的进口相连通,透平6的工质出口与高温回热器7的热侧入口相连通,高温回热器7的热侧出口与低温回热器8的热侧入口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332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