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插入式断路器的误合闸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1829041.9 | 申请日: | 2020-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5731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彭子龙;孟亚军;鲁开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泰永长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71/10 | 分类号: | H01H71/10;H01H71/58;H01H71/02;H01H73/08 |
代理公司: | 遵义浩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2112 | 代理人: | 石文义 |
地址: | 563000 贵州省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插入 断路器 合闸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插入式断路器的误合闸机构,包括有按钮、盖、卡扣和弹簧件,在盖上设有凸台部一、凹槽一、限位面一和限位筋一,在卡扣上设有凸台部二、限位筋二、凹槽三、限位面三和限位筋三,所述卡扣安装在盖上的凹槽一内,并通过盖安装于基座中,所述卡扣通过盖上的凹槽一进行限位,所述弹簧件安装在凸台部一上,弹簧件的一端作用于限位筋一上,另一端作用于卡扣上的凹槽三上;所述卡扣上的凸台部二可从凹槽一处伸出在盖的外部或回缩至盖内。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误合闸机构,可防止断路器在合闸状态下能插入柜体所带来的安全隐患,具有结构简单,操作及装配方便,其实用性较高,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断路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型断路器的限流和快速分断结构。
背景技术
断路器能接通、承载和分断正常电路条件下的电流,也能在规定的非正常条件下接通、承载一定时间和分断电流的一种机械开关电器,因此在配电系统中广泛应用。
断路器的安装方式分:固定式、抽屉式和插入式,随着配电系统的不断发展、升级,固定式断路器在安装、更换及维修方面不够方便,插入式断路器的应用随之不断增多,为保证操作人员在安装、使用及更换过程中的人身安全,插入式断路器的锁定机构尤为重要,现有传统锁定机构多为通过外部挂锁或弹片将断路器锁定在机柜上,如需更换或取出断路器必须解除附加工具,且可能出现合闸状态下插入或拔出,危害到操作人员的安全。
目前固定式断路器应用最为广泛,随着通信机柜的升级改造,插入式断路器的便捷性优势明显展现出来,为保证供电的连续性,更换、安装一个或者部分断路器时柜体电源往往不会断电,因此,当出现断路器处于合闸状态时插入柜体中,这样将会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如中国专利CN111180275A公开的一种插入式断路器的锁定机构,包括有外壳、按钮、卡扣和复位弹簧,通过按钮对卡扣的限位,当断路器处于合闸状态时卡扣无法缩入外壳内,在理想状态下是无法插入柜体;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因柜体高度尺寸设计留有余量,且柜体钣金厚度较薄,受力后易变形,所以在合闸状态下,即使卡扣伸出,也可强行插入柜体,这样就会存在安全隐患。因此,故需在原有锁定机构上进行完善,增加一种可靠的误合闸机构,从根源上解决合闸插入带来的安全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于现有插入式断路器锁定机构在合闸状态时也可插入柜体时所存在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插入式断路器的误合闸机构,在不影响之前锁定机构的功能的情况下,增加了误合闸功能,使用时只有当断路器完全插入柜体时,才可以进行合闸操作;而当断路器被拉出柜体时,防止出现误合闸现象,从而从根源上防止了断路器合闸状态下插入柜体的安全隐患,具体地说是一种插入式断路器的误合闸机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插入式断路器的误合闸机构,包括有基座,所述误合闸机构包括有按钮、盖、卡扣和弹簧件,在所述盖上设有凸台部一、连接筋、凹槽一、限位面一和限位筋一,在所述卡扣上设有凸台部二、限位筋二、凹槽三、限位面三和限位筋三,所述卡扣上的限位面三与盖上的限位面一相匹配,所述卡扣上的限位筋二和限位筋三通过相应的凸台部二和限位面三安装在盖上的凹槽一内,并通过盖安装于基座中,所述卡扣通过盖上的凹槽一进行限位,所述弹簧件安装在凸台部一上,弹簧件的一端作用于限位筋一上,另一端作用于卡扣上的凹槽三上;所述卡扣上的凸台部二可从凹槽一处伸出在盖的外部或回缩至盖内;
当朝向基座外侧拔动按钮时,所述卡扣在弹簧件的作用下,带动卡扣在凹槽一内发生相对滑动,通过卡扣使所述凸台部二从凹槽一处往上运动,当向下按压卡扣上的凸台部二时,所述卡扣则会沿着凹槽一向下运动,利用限位筋二和限位筋三与盖上的凹槽一及基座的配合,实现对卡扣向上运动的限位;并当所述卡扣向下运动一定距离后,利用限位面三与限位面一相接触,实现对卡扣向下运动的限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泰永长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贵州泰永长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2904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